卢沟桥畔打卡红色留声亭 用声音唤醒历史
在卢沟桥畔,风轻轻拂过石狮的纹路。六岁的小宇紧握着打印稿,在母亲的带领下逐字朗读赵一曼致儿子的绝笔信。红色的“时光留声亭”里,专业麦克风将稚嫩却认线多年前先烈的深情隔空交汇,成为这个暑假最动人的“历史课”。
这座高约3米的红色岗亭格外醒目,玻璃幕墙上印着“致伟大胜利”的字样。亭内灯光暖黄,墙上挂满泛黄的先烈家书复印件,旁边的触控屏里存有33封抗战家书原文。自8月初投入使用以来,这里每天都排着长队,家长带着孩子、老兵牵着战友、老人陪着孙辈,轮流走进亭内,用声音“唤醒”历史。
市民李女士的儿子刚上小学二年级,他在朗读左权将军给叔父的信时红了眼眶。他突然问:“叔叔为什么不回家看奶奶?”李女士这才明白,孩子真的懂了。
留声亭的设计充满巧思:专业录音设备能过滤杂音,确保每段朗读都清晰留存;转动门口的复古转盘,可以选择“家书朗读”、“红歌演唱”和“心声留言”三种模式;录制完成后,扫码就能获取带卢沟桥背景的音视频,并一键分享到社交平台。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0人在此留下声音,线上参与“家书修复”活动的网友突破10万人次。
亭内收录的33封家书,每一封都有可考的历史背景。赵一曼在刑场前写下的“宁儿,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左权在牺牲前三天给叔父写的“我牺牲了我的一切,为的是我们民族的生存和解放”,还有吉鸿昌给妻子的绝笔信“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卢沟桥畔打卡红色留声亭 用声音唤醒历史 卢沟桥畔打卡红色留声亭 用声音唤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