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走入大众消费为何难 数据与训练成本成瓶颈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算力和机器人本体制造的进步,智能产业正从单一条线向跨领域融合演进。智能汽车热点话题、智能机器人与低空经济等产业链在技术、零部件供应、场景应用和监管政策上出现大量交叉,催生出“聚合智能”这一新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整合不仅推动技术复用与规模化落地,也对感知、控制与安全等底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复杂现实场景中实现高可靠、低成本的数据采集与训练成为能否实现大规模商用的关键。
谁能够获得足够多的高质量数据、完成有效的训练,从而在特定领域中将机器人技能优化到可替代人工的水平,并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谁就能突破这一关键瓶颈。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CEO、联合创始人马扬在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认为,这一瓶颈既是挑战,也蕴含巨大的机遇。
他山科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机器人触觉感知。随着机器人视觉感知能力逐步趋近于人类水平,触觉作为与物理世界直接交互的唯一感知通道变得愈发重要。在需要柔性操作和高可靠性的场景中,单靠视觉往往无法完成对复杂物体的抓取、拆装或精细操作,触觉成为机器人能否真正替代人工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应用的路径并不畅通,最大的瓶颈在于数据与训练成本。他山科技不仅覆盖从底层芯片到前端触觉模型的完整链路,还在MuJoCo与英伟达Isaac Sim上搭建并开源触觉仿真模型,试图通过仿真解决现实端数据稀缺与降本问题。面对商用端对成功率高达约99.7%的要求,他山科技选择在酒店、物流等“可快速学习、易复制”的场景切入,力求以阶段性落地推动具身智能向更大规模商业化迈进。机器人走入大众消费为何难 数据与训练成本成瓶颈 机器人走入大众消费为何难 数据与训练成本成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