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批鞭打快牛是职场霸凌 能者多劳变过劳
在职场中,效率高、责任心强的员工往往被不断加码任务,而效率低、主动性差的员工却得以休憩旁观。这种现象被称为“鞭打快牛”,近来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四川省委宣传部官方账号“天府新视界”与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账号“浙江宣传”相继聚焦这一现象,从成因、危害和纠偏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快牛”发声,呼吁建立良性的职场生态。
两篇文章均指出,“鞭打快牛”是一种管理短视和制度失灵的行为,会导致能者疲于奔命、庸者安逸无为,长期来看损害团队效能。“天府新视界”基于心理学和管理学视角,强调个体心理与组织文化的互动,如“快牛”的自我证明焦虑、组织的“懒政逻辑”,突出“能者多劳”如何演变为对能者的道德绑架,并点出“边界感”的重要性。文章提到,“快牛”越能干,活就越多;活越多,就越没时间摸鱼;越没时间摸鱼,就显得越能干——这形成了一种职场悖论。如果“快牛”倦怠或离去,缺乏韧性的人才结构会变得更加脆弱。只懂“鞭打快牛”的管理模式,短期看似高效,长期来说则是高消耗。
“浙江宣传”的文章引入网络梗、段子热点话题、树洞文化,反映年轻职场人的普遍焦虑,并强调“鞭打快牛”也是一种职场霸凌和服从性测试。文章指出,曾经雄心壮志的职场新人,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后变得佛系。当“藏拙”成为心照不宣的职场生存法则时,劣币驱逐良币。鞭子总落在跑得最快的牛背上,最终蹄铁会被磨穿。
迎接“快牛”的不应该是不停的鞭子,等待“慢牛”的也不应该是一味地纵容。管理者图省事、习惯把任务交给效率高的人,这一过程体现出的效率至上的追求是此类现象难以根治的原因。与此同时,考核机制不健全,“快牛”自身难以拒绝的心理或行为模式也都加剧了他们的压力。官方狠批鞭打快牛是职场霸凌 能者多劳变过劳 狠批鞭打快牛是职场霸凌 能者多劳变过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