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暴雨街头一车“吃井盖” 网友:还以为鲨鱼在吃奥利奥!-从“大妈抢金”到“00
5月22日,湖北武汉,一汽车在暴雨中被翘起的井盖卡到,因车头牙齿装饰太应景,被网友调侃“鲨鱼在吃奥利奥”而走红。车主:正在联系水务公司。
从“大妈抢金”到“00后炒金”,中国三代人黄金投资潮 代际融合共逐黄金梦。近一年来,中国市场的黄金购买热潮引人关注。这次热潮不仅限于某一特定年龄段,而是跨越了老年、中年和年轻群体。这种现象反映了不同世代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共同忧虑以及对财富保值增值的相似渴望。
张大妈是这一代购金潮中的典型代表。清晨,她便带着存折和银行卡来到城商行门口,准备购买金条。自年后金价突破640元每克后,她几乎每周都要来银行“报到”。对张大妈来说,黄金不仅是投资品,更是一种信仰。她记得1990年代的通货膨胀,邻居李阿姨因早年购买金首饰而帮儿子凑齐了大学学费。这个记忆让她坚信黄金的价值。张大妈的投资策略简单直接:只买实物金条,存在银行保险箱;价格跌时不慌张,越跌越买;涨到心理价位就卖出部分兑现利润。这种方法在过去几年里为她带来了年均8%的收益。
王志强是一位北京望京SOHO的互联网公司中层主管。他在晚上九点半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打开手机上的黄金交易APP查看国际金价。他自认为是“理性投资者”,不像母亲那样迷信实物黄金,也不像年轻同事热衷于虚拟货币。2024年10月的股市巨震让他意识到黄金的避险属性。他开始投资纸黄金和黄金ETF,认为这些产品流动性更好,更适合他的忙碌生活节奏。王志强购买黄金不仅是为了短期获利,更是为了家庭的稳定。他组织了一个“黄金投资交流群”,成员大多是35-50岁的中产阶层,分享各国央行黄金储备变动、通胀数据解读等信息。对他而言,黄金是中年危机的理性缓冲器。
林小萱是一名时尚博主,在B站和抖音拥有180多万粉丝。最近半年,她的视频主题逐渐从美妆转向了黄金饰品。她认为黄金既是时尚配饰,也是投资品。她的第一件金饰是一条小桃花手链,当时金价较低,现在算起来已经升值。这种“佩戴中增值”的体验让她和她的粉丝感到新奇。林小萱还尝试了各种互联网黄金产品,允许用户以1元起投,随时买卖,降低了黄金投资门槛。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交流购买心得、分享搭配技巧,黄金成为了他们的社交货币。
这场黄金热潮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中国三代人面对经济不确定性时的价值观交融。老年人买的是回忆,中年人买的是保障,年轻人买的则是未来。这种代际间的理解与融合,是一种默契,也是一种珍贵的财富。高盛预测黄金将在2025年底达到3700美元/盎司,老中青三代的炒金故事仍将继续。但也要谨记,黄金虽好,投资有风险。
还记得那个因护士妻子出轨医生,而自杀的丈夫王超吗?前几天王超的父亲病逝了,最后父子俩葬在了一起。
去年8月2日,王超因妻子出轨自缢身亡,年仅25岁。今年5月20日,王超爸爸因肝癌离世,而造成这一切的毛某和刘某却还逍遥法外,令人唏嘘不已。
这真是一场家庭悲剧了,“娶错一个女人毁三代”。
王超走了,他父亲走了,他也没有孩子,一个好好的家就这样散了。
王超的姐姐发文悼念:是我太大意,只看到了你的坚强,以为并无大碍,以为等到肝源就会好了,结果你还是太累了。
自儿子王超去世,王超的家人经历了丧子之痛,也被众多网友恶意诋毁,但一家人都撑过来了,只想着用法律的手段让那两人受到应有的教训,可惜王超爸爸思念成疾,最后还是没等到结果。
家人收拾遗物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王超的照片,父亲一直随身带着儿子的照片,一直在思念儿子。
王超刚走时,王超爸爸曾发文道,“老爸没有在关键时刻救下你,听到你无助的哭声,老爸的心都碎了,你永远是老爸的孩子,以前你让我引以为豪,现在却让我万箭穿心。”。
看着王超爸爸以前发的视频,那时他刚刚确诊肝癌晚期,他平静地说,“臭小子,我知道你想我了!”。
我们知道,他也想自己的儿子了。
很多网友说,是这个男孩一直过得太顺了,有点事都承受不住了,但是想得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太爱了,也许是前世今生的牵扯吧。
王超不仅是丈夫,也是儿子,不孝是肯定的,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希望以后大家遇事都想开一点,自己的幸福最重要!也希望毛某和刘某能得到应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