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被叫停 推动行业转型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发布新的信托登记业务指南,自2025年9月1日起,将执行新的信托预登记审查标准。对于资产管理信托,信托公司必须落实组合投资要求,不得开展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信托业务。
传统非标信托的单一融资模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市场成熟和监管收紧,这种模式的风险集中、流动性差等弊端日益凸显,推动信托行业逐渐向分散化、标准化、净值化转型。结束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本质上是信托行业从“类信贷中介”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的转变,这一转型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新发布的《信托登记业务指南(V3.0)》,信托资金通过合伙企业或金融产品等特殊目的载体间接投向底层资产时,应完整披露交易链条、各层嵌套SPV信息、最终底层资产和最终募资主体等信息。对于证券投资信托,需披露资金投资方向、投资策略、投资比例限制以及预警线、止损线等内容。所有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需完整准确披露信托目的或公益慈善目的。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指出,传统非标信托的单一融资模式在融资需求旺盛、监管宽松、行业风控能力不足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其核心优势在于高效对接资金需求,但本质上是对风险的被动承担而非主动管理。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补充说,传统的非标信托多采用单一融资模式,虽然简单明了且易于设计,但风险高度集中,主要考虑融资人的诉求,容易违背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事实上,非标信托从单一融资模式转向组合投资的方向早已明确。2023年3月发布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中明确热点话题,信托公司应当以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方式开展资产管理信托。随后,监管部门多次强调并传达包括非标信托需进行组合投资的要求。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认为,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容易造成风险集中,偏离资产管理信托以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定位,影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制约行业健康发展。未来,非标信托将全面实施组合投资,这对信托公司在业务模式、资产获取和配置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被叫停 推动行业转型 非标信托单一融资模式被叫停 推动行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