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支帐篷过夜 高温无空调催生避暑新招(北京帐篷露营地新标准7月1日实施
近日,吉林大学学生在宿舍楼地下室支帐篷过夜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宿舍没有空调,在高温天气下,学生们选择这种方式避暑。有学生在社交平台上提到,有人因宿舍太热而中暑。目前学校只有部分教学楼和图书馆装有空调,学生宿舍则没有。
今年夏天,长春遭遇了高温天气,连续多日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吉林大学的学生们表示,白天气温高达35摄氏度左右,晚上虽然能降到20多摄氏度,但许多宿舍房间不通透,夜间依然闷热难耐。一名学生介绍,夜间宿舍温度甚至超过室外,达到30多度,而宿舍楼地下室相对凉爽,大约20多度,因此不少同学选择在地下一层支帐篷过夜。关于在宿舍安装空调的建议已经提了很多年,但至今仍未实施。
学生们展示了在吉林大学前卫南区宿舍楼地下室支帐篷过夜的照片。6月26日下午,校园服务热线接到反映后,工作人员表示将提供绿豆汤等避暑食物,并表示他们也很热。
一名学生展示了一份后勤处在今年4月的通知,通知称南岭校区、新民校区、朝阳校区、南湖校区、和平校区5个图书馆的空调维修改造工程已经立项即将实施,预计于6月底至7月中上旬竣工,暑期即可投入使用。
吉林大学招生办工作人员证实,目前只有部分教学楼和图书馆有空调,学生宿舍没有。他表示,学校也想安装空调,但由于电路老化问题,尽管校内电路已升级完善,但校外电网线路仍无法支持大规模安装空调,需要进一步升级改造。国家电网客服人员表示,如果学校是国家电网的用户,可以向供电所申请进行内外线路及变压器改造,如遇拒绝,可向国家电网反馈。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北京帐篷露营地标准化与高质量发展交流分享会”在平谷区举行。活动对即将于7月1日实施的《帐篷露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发布了《汛期文明露营倡议书》,呼吁市民游客提高安全意识,文明露营,共同构建汛期安全防线。
《帐篷露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明确了营地安全四维防护体系,包括选址安全、设施安全、防汛安全与应急安全。对于选址,应选择环境良好、生态承载力强且符合北京市及各区帐篷露营地规划要求的空间区域;同时需考虑旅游可进入性,适合自驾、骑行和徒步等目标游客类型。露营区应位于开阔地带,坡度小于15度,避免树木干扰休憩活动;远离受保护或有危害的野生动植物活动区;避开有毒有害物质、放射物污染源以及风电场、高压线、易燃易爆物储存场所等危险区域。
基础设施方面,帐篷露营地需设置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具备市政管网接入条件的地方要做好雨污水预处理;不具备接入条件时,则需做好污水收集处理。尤其是靠近水域或包含水体的露营地,还需配备必要的防汛设备。此外,服务设施应提供基本急救药品,并建议配备AED等急救设备。
正值汛期,强降雨、雷电、山洪等灾害风险增加。活动中,来自平谷黑糖小镇、顺义鲜花港、怀柔童牛影视小镇等五家企业的代表共同发布了《汛期文明露营倡议书》,提醒露营者选择地点时要避开河道、水库下游、山体陡坡、悬崖下方等地段,不在简易棚或大树下避雨以防雷击、塌方、滑坡或洪水等自然灾害,不擅自下河游泳、捕鱼或在河滩溪流边扎营,以防止突发水位上涨带来的危险。
目前,北京市内已有近200家帐篷露营地,覆盖了农耕文化、生态研学、运动探险、生态康养、音乐艺术等多种业态,形成了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