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高温天,她中暑身亡!河南女子体温飙至42℃,热也会要命!
最近看到一条让人揪心的新闻:39℃高温天,一位河南女子中暑身亡,体温竟飙到42℃!她不是在户外暴晒一天的工人,也不是年老体弱的病人,只是像我们身边无数普通人一样,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倒下了,再没醒来。
热射病这个词听上去有点陌生,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它不是一般的“出汗多”“晒得黑”,而是当身体调节温度的系统崩溃,体温飙升到40℃以上,却出不了汗,器官开始受损,意识出现混乱,严重时会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河南那位不幸的女子,就是典型的“热射病”导致的中暑死亡。
那为什么热会让人命悬一线?简单来说,人是恒温动物,体温一般维持在36.5℃到37℃之间。一旦外界温度太高,身体会通过出汗、血管扩张等机制来主动降温。
但当气温过高、湿度太大,或者人本身有基础疾病、年纪偏大,这些机制就容易“罢工”。一旦失效,体内热量迅速积聚,核心体温升高,最终导致热射病。
这种情况并不是少见,尤其在连续高温的天气里。高温红色预警一出,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孕妇等人群,都是“高危选手”。
有些人平时身体很好,但高温天还在户外跑步、打球,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结果突发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送到医院时已经错过黄金抢救期。
热射病的“前奏”并不总是惊天动地,它可能只是从一个头痛、乏力、恶心、出汗少开始,然后慢慢变成高热、皮肤干热、意识不清、抽搐、昏迷。
等你反应过来,可能已经晚了。所以我们必须警觉,不能把中暑当小事看,尤其是当身边的人出现高热不退、说话含糊、走路不稳、皮肤干燥发烫这些情况时,要第一时间送医,时间就是生命!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遇上热射病,要怎么办?”答案其实很明确。第一步,立刻降温!别等,别犹豫,马上脱去多余衣物,把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擦身、用风扇或空调降温,甚至冷水浸泡。
第二步,尽快送医院!因为一旦发展到热射病,光靠在家降温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专业设备进行快速降温、液体补充、器官支持治疗。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既然热射病这么危险,我们能不能提前预防,别等到出事才后悔?当然可以!说到底,中暑可防、可控、可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早干预。
高温天气里,别死撑。尽量减少在高温时段(一般是中午11点到下午3点)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记得戴帽子、穿浅色衣服、多喝水、随身带点含盐的饮料。每年都有不少人“硬撑”出门,结果在烈日下晕倒,这种“硬气”,真的要不得。
在家里,也不能掉以轻心。高温天一定要保证室内通风、空调温度适中,不要把老年人、孩子单独留在不开空调的房间,尤其不能把人留在停着的车里!
哪怕只有十几分钟,车内温度也能飙升到50℃以上,足以致命。每年都有悲剧上演,只因一个看似无害的决定。
还有不少人说:“我年轻啊,天天运动,出点汗不怕。”是的,年轻是资本,但别忘了,极端天气下,身体反应是会变的。
高温天运动,尤其是长时间剧烈运动,很容易导致水盐流失、体温失控。想锻炼可以,选清晨或傍晚,避开最热时段,运动后及时补水、补电解质,别等口渴才喝水。身体不是铁打的,用坏了可没得修。
特别提醒一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人群,更要格外注意。药物本身可能会影响出汗、体温调节,再加上本身身体基础差,很容易在高温中“中招”。
这种时候,家里人要多留意,及时观察是否出现食欲下降、精神状态变差、体温异常升高等早期信号,不放心就及时去医院看看,别“等等看”。
说到底,我们不怕热,就怕大意。中暑不是“年轻人小感冒”,也不是“出点汗就好”,而是真正能威胁生命的急性病。
你可能没法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对待高温的态度。别硬撑,别拖延,别侥幸。每个人都该学会在高温中保护自己,尤其是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别让“热”变成杀手,别让“中暑”成为悲剧的代名词。生命只有一次,热天里更要学会善待自己。
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后,能有所触动。夏天的热,不会因为你忽视它就变得温柔。真正聪明的人,是知道在阳光最毒的时候,给自己和家人撑一把伞,留一丝清凉。健康,是你能给家人最稳妥的安心。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高温中暑健康教育核心信息》[Z].2024年6月发布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Z].2023年6月
[3]王小红,李俊,张磊.热射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25,45(03):24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