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山体垮塌2名失联人员已遇难 救援持续进行中及天气预报温度是怎么测量的 揭秘温
7月5日13时25分许,雅安市天全县城厢镇国道318线日中午,官方消息称,截至当天14时,现场搜救出被埋车辆3辆、被困人员5人,其中2人轻伤,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2人失联。相关抢险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有目击者表示,最初以为失踪者可能在坡上或河里,但搜救犬未能找到,后来在公路上发现了他们。
今年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许多网友表示,在户外感觉气温远不止预报中的38℃、39℃,甚至有“烤化了”的感觉。近日,一位网友在安徽省蚌埠市街头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超过50℃,而天气预报显示当日最高温度为39℃。
这种温差引起了不少疑问: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如何测量的?为何与体感温度相差这么多?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通过气象观测站内的百叶箱测量得出的,通常离地面1。5米高,避免阳光直射,只反映空气的热力学状态。以北京为例,南郊观象台百叶箱的气温常作为预报基础。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不同区域的温度也会有所差异。
体感温度则是人体通过皮肤与外界热交换后的综合感受,受湿度、风速、太阳或地面辐射、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例如,当气温达到30℃以上且相对湿度较大时,人们会感到闷热不适,甚至可能中暑。
面对持续高温,防暑措施很重要。应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停留,尽量避免日光直晒,并做好防护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饮用白开水、糖盐水或电解质饮料,并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保证充足睡眠也很关键。防暑不仅要“避热”,还要科学管理“冷热切换”,避免骤热骤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