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绿牌成定局!新能源3大变化曝光,没买车的偷着乐!
购新能源车得多掏两万块?
绿牌取消这事真得好好盘一盘。
7月新能源免购置税、免摇号这些特权进入倒计时,车企和消费者都绷紧了神经。
乘联会最新风声说两年内新能源车要和燃油车完全平权,这把“政策保护伞”撤掉后,整个市场怕是要翻天。
成本账算得人心惊。
拿二十万的电动车来说,光购置税就得补缴小两万,车船税每年多交三四百,保费再涨一截,整体开销直接飙升三成。
限牌城市更惨,以前绿牌免摇号的优势没了,现在要么拼运气摇号,要么掏七八万拍牌,这笔账怎么算都肉疼。
难怪上海取消插混绿牌资格时,消费者连夜下单抢末班车,当月销量反而蹿升15%——大家用钱包投票最真实。
市场洗牌已经闻到火药味。
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些技术派根本不慌,三电技术攥在手里,成本压得比燃油车还低。
但那些靠补贴活着的三四线品牌真悬了,价格战打到贴着成本线卖,政策一撤估计得转行当富士康。
前两天路过新势力展厅,销售悄悄说库存车直降五万都难出手,展厅冷清得像图书馆。
充电桩夜里涨价这事更扎心。
以前谷电三毛钱一度美滋滋,现在直接翻三倍,白天充又赶上商业电价,每月电费账单看得人头皮发麻。
小区物业还在扯皮装充电桩,公司楼下六个桩抢出早高峰的架势,这些痛点不解决,光喊“环保”口号有啥用?
不过转机也在冒头。
宁德时代放风说固态电池明年量产,充电十分钟能跑八百公里,比加油慢不了多少。
上海外环新建的超充站已经铺开,高压平台车型充一刻钟够跑一周。
这些技术突破要是真落地,新能源车才算真正成年。
说到底,政策温室撤了是好事,逼着车企拿真本事拼刺刀,咱们消费者迟早能开上不靠政策撑腰的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