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新骗局!灰色产业链暴雷,一分钱不用还,0成本套现48万
中介“做局”,银行“放水”,一分钱也不用还,就能轻松套现48万,难道说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更可怕的是,53岁的黄某礼还真相信了,原本想着自己能白得一大笔钱,到头来竟然发现自己背上了一大笔债,其实这背后就是一个新型骗局。
很快,央视新闻《焦点访谈》就曝光了这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灰色产业链——“职业背债人”,直到这个时候才发现黄某礼并不是个例。
天上掉馅饼?小心是个坑!
黄某礼今年53岁,是个普通人,平时根本就没有固定工作,就靠打零工挣点辛苦钱,日子一直都过得紧巴巴的。
黄某礼告诉记者,有一天一个做贷款中介的男子找到他,信誓旦旦地跟自己保证,说可以帮自己从银行贷款80万,而且只需要还一年的钱,之后就不用还了。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诱人?黄某礼当时也心动了,心想这要是真能拿到这么多钱,那不就发大财了,不过这名男子告诉黄某礼,这样的的代价就是会变成黑户,成了老赖。
这下就轮到黄某礼心里犯嘀咕了,之后他考虑了半个月,最后还是答应了中介男子的要求。
不过,黄某礼这么多年并没有任何固定工作,那么要怎么通过银行的各种贷款条件?
对于这个问题,中介男子告诉黄某礼说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自己跟银行有勾结,而且还给银行钱了。
就这样黄某礼被中介的一顿花言巧语给忽悠住了,甚至他当时觉得当老赖也没事,完全不在乎会背多少债务,一心只想拿到这笔钱。
但黄某礼万万没想到,自己做的这个决定,竟然是跳进了别人准备好的“陷阱”里。
贷款中介的“套路”
按照中介的要求,贷款需要个人的征信报告,所以黄某礼就先去打印了一份报告,发现自己是个“白户”,也就是从来没有过征信记录。
之后中介带着黄某礼去见了一个叫陈某的贷款经办人,见到之后,陈某这个人又变卦了,他告诉黄某礼,80万并不能完全保证,但到手30万绝对没问题,不过拿到钱之后,需要额外给陈某25%的提成。
这个时候,一心想要钱的黄某礼早已顾不了那么多了,当时他就觉得30万也不错,就把自己身份证和银行卡都交给了陈某。
接下来,中介就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对黄某礼进行了一番包装,准备把他打造成一个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客户。
他们最开始就盯上了房子,很快陈某利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了游某,游某是一个炒房客,之前低价收了一套二手房,价格在20万左右。
经过一番操作,陈某让游某以两倍的高价,也就是42.5万卖给黄某礼,然后他们找了一家房贷中介代办过户手续和银行贷款。
不过,按照银行的相关规定,办理房贷要求贷款人需要有正经的工作,但一直靠着打零工的黄某礼哪里有固定的工作。
这个问题也没有难倒陈某,他们直接让黄某礼填了当地一个建设公司,还叮嘱他一定要记牢。
很快银行就收到这家公司盖章的收入证明,自然就认定黄某礼是有工作的,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
可记者后来调查发现,这家公司表示根本就没有黄某礼这个人,那就说明这个收入证明是假的。
就这样,在陈某的一顿操作下,黄某礼摇身一变,就有了“正经的工作”,很顺利就贷出了第一笔钱,总共是34万的房贷。
这笔钱一到账之后,就被陈某他们一行人给瓜分了,黄某礼称自己在第一笔贷款到手之后,并没有拿到一分钱,但想着白得了一套房子,也还不错。
尝到了“甜头”的黄某礼和陈某一行人,很快就开始了第二笔贷款,有了房子,他们就把目标放到了装修上。
这个时候,陈某又找到了荣某,他们之间达成了合作,制造了房子装修的假象,拍了照片给银行看。
按理说,银行的客户经理应该亲自去实地考察,检查房子是不是真的在装修,不过这个经理压根就没去现场。
就这样靠着一张照片蒙混过关,而且为了证明黄某礼有还款能力,他们再次伪造了老黄的收入,就这样,老黄又从银行贷款3.5万装修费。
这次黄某礼拿到钱了,不过按照之前和陈某商量的25%,还需要给陈某23700元。
事情到这还没完,前两次都顺利贷款成功的陈某,这次又盯上了另一家银行的装修贷,不过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要是想贷款,需要提前还清之前3.5万,并且拿着还款证明来,才可以重新贷款。
这一次,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给黄某礼6万的贷款金额,这对于陈某来说完全不是难事,在他们的一番操作下,黄某礼顺利地“还清了”3.5万的贷款,成功拿到了6万的装修费,但这笔钱,黄某礼又按照约定,给了陈某其中的25%。
最后,他们又瞄上了其中一家银行,专门帮扶附近农户才设立的“毛竹贷”,就这样在陈某的指示下,老黄又顺利拿到了这笔4.7万的贷款。
就这样,黄某礼在陈某他们一行人的指挥下,先后从不同的银行里贷出了四笔款,一共有48.2万,可这笔钱大部分都被中介和陈某他们拿走了,黄某礼自己没拿到多少。
直到这个时候,黄某礼都还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可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法院的四份判决书,三家银行都起诉他欠债不还。
这下黄某礼才意识到自己一直被陈某还有中介利用,一步一步走进了他们准备好的陷阱里。
灰色产业链背后的真相
随着央视新闻的曝光,才发现其实现在有很多像黄某礼这样的人,在中介的花言巧语下,就成为了“职业背债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中介往往在挑选“冤大头”的时候,都会把目光放到像黄某礼这样的人身上,因为他们大多都是没有文化的,而且没有固定的工作,总想着不劳而获。
就比如这次案件里的黄某礼,虽然知道自己会成为“老赖”,但面对巨大金额的诱惑,还是选择铤而走险,这种做法根本就没考虑到后果的严重性。
信息来源:小央视频
而那些非法贷款中介,他们为了赚钱更是不择手段,甚至和银行之间都有勾结,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你看到的说不定就是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