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转院济南交警“狂飙”开道 病人家属跪地感谢及用废弃塑料做成的感冒药,你敢吃吗
7月10日,菏泽一老人眼球破裂紧急转院,济南交警极速护航,争分夺秒抢出“黄金时间”,老人的眼球保住了!老人儿子:我自己是货车司机,看到140多km/h的速度后,特别揪心,这是铁骑拿命换下的时间。7月18日,家属送上锦旗跪地致谢,“恩重如山的情,我们全家永远铭记”!
许多人的一生中,或许都使用过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这种药物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拥有泰诺(Tylenol)等商品名。它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止痛药之一,许多感冒药、退烧药等成分中也常见它的身影。
扑热息痛最早于19世纪末期被合成出来。1877年,德国化学家第一次记录了这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合成方法。20世纪50年代,含有扑热息痛成分的药物在美国正式上市,但最初人们误以为扑热息痛存在安全隐患,会导致使用者患上一种血液病,几年后科学家才证实扑热息痛与这种血液病并无关联。因此,直到20世纪70年代,扑热息痛才被广泛接受。到了20世纪80年代,扑热息痛在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销量已经超过了阿司匹林。
两大难题?。
然而,包括扑热息痛在内的许多药物的合成与生产,严重依赖包括原油在内的化石燃料作为原料和能源。科学家表示,每年有数千吨化石燃料被用来生产各种药物和化学品,这对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有数千万吨塑料垃圾被丢弃——塑料水瓶、外卖盒、塑料包装……这些塑料大多被填埋、焚烧,或者漂浮在海洋中。虽然从技术上讲,许多塑料是可回收的,但大多数回收过程只是将废弃的塑料处理为更低质量的塑料继续使用,并没有真正解决塑料污染的问题。
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同时解决塑料污染和制药产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