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亚振复牌再度涨停 控制权变更推动股价飙升 ,校园配餐首个国家标准发布 规范学
7月21日,*ST亚振复牌后再度涨停,股价达到22。70元,涨幅达5。00%,总市值升至60亿。自4月控制权变更消息传出以来,*ST亚振股价从4。45元低点一路上涨,累计涨幅超过410%。
*ST亚振股价大幅上涨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密切相关。4月17日,上海亚振投资有限公司与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范伟浩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以5。68元/股的价格转让其所持7882。55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30%,转让总价款为4。48亿元。交易完成后,吴涛持有*ST亚振24。54%股份,范伟浩持有5。46%股份,*ST亚振控股股东变更为吴涛,实际控制人由高伟、户美云、高银楠变更为吴涛。
完成股份协议转让后,吴涛向除其及其一致行动人之外的公司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要约收购价格为5。68元/股,预定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5517。79万股,占总股本的21。00%。截至7月9日要约收购期满,最终预受要约股份5377。3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0。47%。本次要约收购完成后,吴涛共计持有*ST亚振约1。1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45%,吴涛及其一致行动人范伟浩合计持有公司1。3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47%,进一步强化了对*ST亚振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ST亚振基本面业绩并不乐观。2024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2。02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1。91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1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16亿元。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情况后,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被*ST后,*ST亚振股价不跌反涨,期间多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司分别于6月12日、6月27日、7月16日三次停牌核查,7月21日复牌后再度涨停。
今年以来,多只风险警示股股价被爆炒。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收盘,除*ST亚振外,*ST新潮、ST华通、ST迪威迅、ST信通、*ST宇顺等多只个股今年涨超100%,*ST宇顺今年以来涨幅更是高达398%。这些风险警示股大多业绩不佳,部分甚至面临退市风险,却受到市场资金的热捧,股价出现大幅上涨。
对于*ST亚振等风险警示股股价被爆炒的现象,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新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的变更往往会给市场带来公司业务转型、资产重组等预期;另一方面,此类股票通常市值较小,容易受到资金的操纵和炒作,部分资金利用市场的追涨情绪,推动股价短期内大幅上涨。这种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股价上涨往往蕴含较大风险,投资者盲目跟风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校园配餐首个国家标准发布规范学生餐制配。
记者今天(21日)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国家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已于近日发布,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指南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
此次出台的国家标准,聚焦校园配餐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学校与供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原料进货检查制度执行、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等,给出了清晰的标准化规范化指引。
人员配置。
在人员配置上,《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提出:企业必须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管理、检验人员;建立风险防控动态机制,每日进行安全检查,每周排查隐患,每月调度分析。
原料采购。
在原料采购方面,要实行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并确保留存每批次原料的检验检测报告;每种大宗食品原料每年至少做一次全品类覆盖的检验检测,特别要对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
制作环节!
在制作环节,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并向学校、家长和学生公开展示食品加工的关键操作流程。对每天送餐的每个食品品种要分别留样,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运输环节。
在运输环节,要配备满足配餐量和配送方式的封闭式配送车辆与设备,配送车辆向主管部门备案,宜专车专用并安装定位跟踪系统。
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必须第一时间启动召回程序,并主动向上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我国目前中小学和幼儿园数量超过46万所,涉及学生超过2。37亿人。校园配餐覆盖面广、环节多,已成为监管重点领域。校园配餐产业规模已经占整个餐饮业近半规模,标准化建设是推动校园配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