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确诊1873例基孔肯雅热 疫情处于关键期 ,48岁男子在家吃馒头被噎死 保险
7月20日,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873例。其中顺德区1790例,主要集中在乐从、北滘、陈村镇;禅城区49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祖庙、张槎街道;南海区3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所有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主动监测发现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疫情发生后,佛山组建了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卫健、疾控、城管、教育、商务、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力量,在国家和省疾控局专业指导下开展防控工作。佛山主动扩大搜索范围,加强对既往相似症状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科学划定防控范围,开展重点地区大排查,“一村一策”加快精准处置,兜住风险隐患点;统筹医疗资源,准备充足的定点医院、医疗床位和检测试剂,培训医务人员,确保患者及时规范治疗;全域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聚焦环境卫生整治、孳生地清理、成蚊灭杀三大重点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入户灭蚊,90%的疫点村居已由高风险降到中风险以下,其中33%已降到安全水平;全方位宣传动员,发布倡议书和告市民书,普及防控知识,提升全民防控意识。
目前,佛山市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鉴于该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防控关键在于防蚊灭蚊。下一步,佛山市将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域清理蚊媒孳生地,斩断疫情传播链,全力守护群众身体健康。
佛山市呼吁广大市民,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治,不必恐慌,但需高度警惕、积极防控。防蚊是根本措施,关键在于“清积水、防叮咬、早诊治”。市民需清理积水和杂物,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驱蚊用品,尽可能避免被蚊虫叮咬;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主动报告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积极配合治疗。
一口馒头竟成了保险理赔争议的焦点。48岁的潘先生在家中吃馒头时突然死亡,家人随后向保险公司申请意外险全额理赔,但被以“猝死非意外身故”为由拒绝。
事件发生在2023年11月的一天,潘先生与母亲在家吃馒头时突然倒地失去意识。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潘先生心跳已经停止,口腔内咽喉部有未咽下的馒头。医院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显示潘先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猝死”。
家人在处理完后事后,想起曾在2017年为潘先生购买了一份有效期至2047年9月、理赔金额为10万元的意外伤害险。他们认为潘先生是因噎食而死,属于意外事故,遂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却遭到拒绝。
保险公司认为根据合同条款,猝死属于免责情形,并且潘先生存在多种疾病,身体健康状况极差,因此不应理赔。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潘先生家人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
主审法官孙猛表示,猝死并不等于意外伤害险免赔。保险公司通常通过格式条款将猝死作为免责情形,但在实践中对于猝死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医学上,猝死可能是由疾病或非疾病因素引起,对于非自身疾病引发的猝死,保险公司应承担理赔责任。
由于家属早早将遗体火化,无法进一步鉴定潘先生猝死的具体原因。在司法实践中,“近因原则”是确定保险责任的一项基本原则。法官根据急救病史资料和事发时家属的陈述,推断潘先生可能因噎食导致窒息死亡。保险公司需提供证据证明潘先生系因自身疾病猝死。
经过两个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保险公司再支付潘先生家人保险金2。8万余元,共计支付约半数理赔金。孙猛还指出,根据法律规定,保险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应对免责条款进行提示和说明,确保投保人理解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