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孩脖子长小疙瘩确诊癌症晚期 警惕淋巴结异常信号及推动创业“高效办成一件事”
前段时间,浙江5岁的乐乐突然持续低烧、食欲不振,全身关节隐隐作痛,并且淋巴结肿大。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时,竟被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
据乐乐妈妈回忆,一个月前在给孩子洗澡擦脖子时,她发现孩子脖子上有个小疙瘩。当时心里一紧,伸手摸了摸,确实感觉到一个小硬块。乐乐妈妈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硬块并不像是蚊子包或者撞伤,更像是淋巴结。想到乐乐那几天持续低烧、食欲不振、全身关节隐隐作痛等症状,她上网搜索这些症状,被搜索结果吓了一跳,有人提到“肿瘤”“白血病”等字眼。于是,乐乐妈妈立即带乐乐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莫干山院区就诊。
经过医生查体、B超检查、穿刺活检等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得出结论:癌细胞已经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和骨骼,确诊为四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一种凶险的晚期恶性肿瘤,情况非常危急。乐乐家人内心非常崩溃,以为只是普通的淋巴结,没想到会是如此严重的疾病。
像乐乐妈妈这样发现孩子身上莫名肿起淋巴结的家长不在少数。究竟什么样的淋巴结需要提高警惕呢?医生解释,正因为儿童长淋巴结比较常见,才容易被忽视,一些肿瘤患儿来医院就诊时已经很后期了。如果孩子长淋巴结进展快、体积大、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差、成串或融合成团,还伴随持续低烧、关节疼痛、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等症状,家长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排查。
推动创业“高效办成一件事” 三部门印发实施意见 五项任务助力创业便利。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创业“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旨在通过优化经办流程、强化政策协同和数据共享,以及建立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来提高个人创业的便利性。
意见指出,将重点推进五项任务。首先是从创业者视角出发,同步办理与个人创业相关的跨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为此,还编制了流程参考图供各地借鉴。其次是畅通“一网办”信息系统,基于各地业务经办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办理服务,确保各服务事项能够信息共享、及时流转、如期反馈。再次是完善“一站办”联动机制,在现有政务服务中心基础上,将个人创业涉及的服务事项纳入集中办理,实现统一受理、一站联办。此外,简化个人创业服务事项涉及的各项表单材料,优化整合申请材料为“一张表”,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互认,实现“一次采集、多方通用”。最后,编制“一单清”服务指南,明确个人创业服务事项的设定依据、责任单位、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形成目录清单,并为创业者提供详细的办事指引。
意见强调,各地应加强组织实施,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让创业者真正享受到便捷的服务,进一步优化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