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名驴友深山被困消防救援 7小时雨夜营救(女孩因家中“吧唧”太多中毒送医 二次
7月20日21时16分,福州永泰县突发暴雨,24名驴友因河水上涨且对地形不熟,被困于嵩口镇大喜溪九龙潭附近。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救援部门迅速响应,联合民警、护林员以及民间救援队全力展开救援行动。
救援人员在赶赴途中联系了大喜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并叮嘱被困人员保持体力和体温,确保手机畅通。抵达大喜村村部后,各救援力量会合,一同驱车进山。22时56分,救援人员到达山脚,携带救援器材徒步寻找被困者。雨天山路湿滑、树木茂密、能见度低,增加了救援难度。救援人员不断调整路线,通过手电筒定位和呼喊确认被困人员位置。
近三十分钟后,救援人员在九龙潭上游岸边找到被困的24名驴友。他们观察水势,将绳索固定在树木上,做好安全措施后,横渡齐腰深的河水与被困人员汇合。随后,救援人员搭建“渡河扶梯”,依次护送驴友过河,并在持续降雨中带领他们穿过茂林、陡崖。最终,在21日3时46分,成功将所有被困人员安全转移至大喜村村部,待其休整后自行返程。
此次救援行动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驴友们外出游玩应提前做好规划,关注天气和地形,不能贸然行动。还有网友称赞救援人员的伟大,认为他们在雨夜深山中进行救援非常危险,希望大家都能提高安全意识,避免让自己陷入危险,也减少救援人员的风险。
家里囤积大量“吧唧”导致女孩深夜中毒送医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什么是“吧唧”?为何将其存放家中会导致中毒?
“吧唧”是徽章的英语“badge”的音译,是二次元文化圈对徽章的俗称,上面印有动漫、游戏、偶像等相关图案,深受二次元爱好者的喜爱。这些徽章通常由金属、塑料等材质制成。医生提醒,温度会影响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徽章胶水和塑料包装可能会加速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甲醛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特别是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儿童危害更大。
除了“吧唧”,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玩具和用品也可能暗藏有毒物质超标的风险。例如,“捏捏乐”玩具的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可能超过国家标准,手机壳中使用的工业胶水可能导致甲醛和苯系物超标,凉席中的特定胶水黏合也会导致甲醛存在,仿瓷碗在加热或接触酸性食物时会增加三聚氰胺和甲醛的析出风险,毛绒玩具中的柔软剂、固色剂等助剂含有甲醛,颜色越鲜艳的毛绒玩具甲醛含量越高。此外,不合格的固体胶、胶水以及低价劣质的纸箱也可能带来甲醛等有害物质。
为了预防甲醛超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日常生活中多通风,净化室内空气;不在卧室堆放大量含甲醛物品;不购买“三无”产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查看是否标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执行标准、安全警示、使用注意事项等。通过这些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甲醛超标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