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拒绝回应于正联系七七后续 合作细节未明 ,今年大暑高温强降雨并存 极端气候
近日,一段街头拍摄的视频让河南南阳15岁女孩“七七”意外走红。随后,于正及多家MCN机构向“七七”抛出橄榄枝。7月21日,于正回应“七七”的后续发展问题时表示:“随缘吧,不急,我也没再联系了。”。
网友称“七七”为“周迅和张柏芝的合体”、“杨颖年轻时既视感”。于正透露曾让工作人员联系过七七的家人,但对方表示暑假后要先上学。于正认为再好的苗子也需要专业训练,急速变现不符合他的选人标准。
这番回应迅速引发网友两极讨论。有人支持于正的观点,认为先上学、再艺考才能走得长远,急功近利反而容易翻车。但也有人质疑于正是否被拒绝了。
此前,“七七”和母亲出现在南阳大统百货,引来众人围观。商场相关负责人汪女士证实确实邀请了七七来商场出席活动,但对本次活动是否为商业邀请以及后续是否有商业合作未予透露。目前,合作是通过拍摄七七照片的摄影师对接的,她还没有签约MCN公司。
今年大暑高温强降雨并存 极端气候挑战生存。今年的大暑,似乎与以往不同。这种热不再是简单的“热”,而是像一锅煮开的水,让人感到从内到外、从早到晚的煎熬。2025年的今天,古人对大暑的描述变成了现实写照,它不再只是一个节气名词,更像是一场全国性的“生存挑战”。
普通老百姓平时最关心的是柴米油盐,但大暑的到来让大家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如何“活下去”。气象局发布了高温警报,7月22号晚上九点多,大暑准时到来。这次不仅带来了高温,还伴随着高湿和强降水,形成了三重叠加的极端气候模式。
以前人们常说“多喝热水”,但现在这点热水根本不够用。太阳直射北半球,华北、江南等地气温突破35℃已是常态,甚至更高。空气中的湿度超过80%,生活空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桑拿房”。汗珠子难以蒸发,黏糊糊地贴在身上,体感温度轻松就能飙到45℃以上。这不仅是物理现象,更是对人体散热系统的一次“生理攻击”。
户外作业的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群体深受其害。他们在烈日下工作,汗水不断,衣服几乎从未干过。住在老旧小区、没有空调或不舍得开空调的底层劳动者和老年人,只能靠扇子和凉水度日。城市电网负荷加重,停电频发,暴露了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高温尚未结束,副热带高压又带来雨季。华北地区迎来了“七下八上”的雨季,意味着高温过后可能紧接着瓢泼大雨和电闪雷鸣。工地上的工人不仅要防中暑,还要警惕雷击。农田也面临考验,高温虽有助于作物生长,但持续超过38℃会灼伤稻穗,导致减产。农民们顶着烈日引水灌溉,疏通沟渠,保障粮食安全。
面对极端天气,除了依赖空调和风扇,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审视老祖宗的智慧。古人总结出许多应对酷暑的经验,如晒伏姜、煮伏茶、午后小憩等。这些方法在现代依然有效,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大暑已经超越了原本的含义,变成了一场关于社会资源调配、健康管理能力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考验。在气候变化的时代,找到更智慧的生存方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