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涉嫌抄袭 设计雷同引争议 ,大学生便秘五年没就医致直肠脱垂
华东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涉嫌抄袭 设计雷同引争议。7月21日,设计师光亚平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本科录取通知书涉嫌抄袭了他多年前为南昌大学设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引发广泛关注。光亚平表示,华东理工大学的通知书不仅抄袭了他2021年为南昌大学设计的标题排版形式,还直接抄袭了他在2020年为南昌大学设计的用“树叶”作栅格动态效果的创意。封面校史年份的使用和排版形式也存在雷同之处。
据南昌大学此前介绍,其2020级本科录取通知书被设计成一本“书”,舞动的香樟叶是创意点。抽动绿色格栅下的通知书时,交错排列的“香樟叶”会隐约飘动。该通知书外册为绿色,内页为红色,外册格栅两边排列着从1921到2020的年份字样,其中1921为南昌大学的建校年份。
相比之下,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的本科录取通知书设计上,外册与内页颜色整体为红色,同样采用抽动格栅设计。上下抽动外册时,内页会出现叶子纷飞的图案,外册格栅两侧排列着从1952到2025的年份字样,其中1952年为华东理工大学的建校年份。
光亚平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栅格动态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形式,但让什么东西动起来才是设计的核心。帖子评论区里,网友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两份通知书确实相似,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模仿借鉴,并质疑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否算商用以及是否有版权。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指出,大学录取通知书虽不是商品,但可能是设计师或设计企业的服务产品。他认为,仅凭目前的对比还不一定构成著作权侵权,因为标题排版形式、年份排列细节等属于常见表达,较难主张独创性。具体判断还需根据详细事实进行比对分析。
刘春泉还提到,即使不构成著作权侵权,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果被认定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品服务,直接抄袭他人设计可能被判不正当竞争。他建议所有大学在设计录取通知书时应加强培训审核,避免出现类似抄袭侵权的情况。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近日接诊了一位21岁的大学生小李,他因长期便秘导致直肠脱垂10厘米,肛门处像一条“大尾巴”般悬挂在体外。目前,小李已经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情况稳定。
小李的便秘问题始于高中阶段,由于学业压力大、长期久坐且运动量不足,逐渐出现排便困难症状。起初表现为每3天排便一次,且排便过程费力,随后症状持续加重,单次排便时间延长至近1小时,肛周出现“肉球状”肿物。由于感到难以启齿,小李未及时就医,而是选择默默忍受。每次排便后需手动将脱垂物推回体内,这种情况持续了五年之久。直到一次排便时突发直肠完全脱出体外,且无法自行回纳,伴随剧烈疼痛,这才紧急前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寻求治疗。
前来急诊科会诊的胃肠外科程吕佳医生表示,患者来院时直肠完全脱垂,肛门处能看到一段长约10厘米、呈宝塔状的肠管露在外面。考虑到患者肠管肿胀厉害且疼痛难忍,医生尝试在床边把脱出的直肠塞回去,但没有成功。最终决定给患者实施腰麻,成功将脱出的直肠复位。术中检查发现小李的肛门特别松弛,能轻松塞进4根手指。
由于直肠脱垂已经严重影响到小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胃肠外科杨景哥主任医师团队为他量身打造了手术方案:先让小李吃全流质食物,用温水坐浴,并服用乳果糖缓泻,这样能逐渐排空肠道,让肠管慢慢消肿;接着完善肠镜及钡灌肠排粪造影等检查,评估直肠肛管的功能;之后借助腹腔镜进行直肠腹侧补片固定术,把直肠和盆底都悬吊起来。术后,小李腹部仅留下3个0。5到1厘米的小切口,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5天后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时,小李精神饱满,每天都能规律排便,再也没有出现过直肠脱垂的情况。
我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4%至10%之间,每20人中就可能有1人受此困扰。慢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以及粪便干结呈颗粒状等症状。若长期忽视,可能引发直肠脱垂、肛裂、结肠炎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增加结直肠癌风险。改善便秘的症状可以从调整饮食结构入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适当加强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比如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必要时,规范使用乳果糖等温和的通便药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便秘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