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350亿元项目有承销商700元揽活 低价竞争引监管关注 ,女子不喊老公被让退
广发银行近期因350亿元二级资本债项目的“超低价”中标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主承销商报价低至千元,承销总费用不足6。4万元。7月2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发行人广发银行涉嫌存在引导报价行为,协会正进一步查实,并将对存在问题的发行人依法惩处。此前,交易商协会已对六家主承销商启动自律调查。
债券发行人被指“引导报价”的情形并不多见,这释放出新的监管信号。业内呼吁加快构建承销业务合理定价机制,推动市场从“拼价格”向“拼服务”转型。
此前,广发银行发布“2025—2026年度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服务机构(主承销商)选聘采购项目”中标公告,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国泰海通与兴业银行六家机构成功中选。项目规模达350亿元,采购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原公告中列示了各家报价明细。然而,中标公告披露的承销服务费总额仅为63448元(含6%增值税),平均每家机构费用不足1万元,远低于市场常规水平,引发市场哗然。
在中选结果引发广泛质疑后,广发银行对公告内容进行了修改,将报价明细替换为“承销服务总额”。调整后显示,六家主承销机构的合计承销费用仍为63448元(含6%增值税),平均每家不足1万元。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中标报价中甚至出现低至700元、1050元的极端低价,个别报价对应的承销费率仅为0。000002%。
类似的“零利润”“低价揽活”早在2023年前后就曾多次被监管点名,并在2024年一度得到遏制。然而本次事件也反映出,“价格战”现象仍在债券承销市场中顽固存在。广发银行此番低价招标引发的风波,表面是企业在控制成本、优化采购,本质却暴露出当前市场化招标机制中的多重隐忧。
7月20日,魏先生在河南新乡反映了他的婚姻困境。他提到,婚礼已经办了半年,但妻子却把他当作提款机一样对待,从未称呼他为老公,甚至不愿意领结婚证。魏先生表示,妻子在家里打游戏、追剧,要求他去北京挣钱并将一半的收入分给她,还要让她满意。魏先生感到非常失落,认为这段婚姻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幸福感。
魏先生希望能结束这段关系,并要求女方归还他在婚前给她的20多万元现金和五金首饰。然而,女方则表示,婚前魏先生声称自己是公司的法人和老板,她以为魏先生账户里的200万元是存款,后来才发现这只是流水账。女方表示,如果魏先生坚持要钱,她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