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测试新功能:可自动发送消息 语音沟通更便捷-泡面和座套背后是高铁乘客的痛点
近期,微信正悄然进行一项新功能的灰度测试,引发了部分用户的关注与热议。这次测试的新功能是聊天界面中的语音自动转文字并发送,为日常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有参与测试的用户反馈,在聊天框右侧的功能区中新增了一个专门的语音输入按钮。用户只需轻点该按钮,按钮便会立即变为醒目的绿色。此时,用户说出的话语会被微信内置的语音识别技术实时转换成文字,并清晰地显示在输入框中。从实际体验来看,该功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普通话时,转换准确率相当高,基本可以替代手动输入,大大提升了输入效率。
微信此次还引入了指令发送功能。当用户完成语音输入后,只需连续说出“over over”这一特定指令,系统便会自动将已经转换好的文字消息发送出去,整个过程无需用户手动点击发送按钮,真正实现了语音沟通的全程自动化。这一功能对于双手忙碌或不便触屏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项福音。
目前该功能仍处于测试阶段,仅向小部分用户开放了体验权限。微信方面表示,将根据测试反馈不断优化功能,待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开放范围。
近日,关于“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中国铁路12306官网中的注意事项指出: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为创造良好旅途环境,确保空气清新,建议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
高铁用餐作为一个老话题,再次引起热议是因为这则注意事项显得有些“扎眼”。把泡面同榴莲并列,在公众看来像是一个脱离现实的“强制规定”。如果真的照此执行,那么车厢内有人食用泡面该如何处罚?对此,12306多地客服热线回应称,高铁没有禁止食用方便面的规定,如果旅客认为他人食用浓重气味食物造成了影响,可以直接向列车工作人员反映。因此,铁路部门有必要明确解释,官网这一注意事项是否不具有强制力,而更像是一个倡导性建议。
铁路部门提出这一建议不难理解,由于高铁车厢空间封闭、空气流动性不强,泡面味道容易引发乘客矛盾。但明明是为了大家好,为何很多人不买账?正餐恐怕都有味道,哪些浓重、哪些无味因人而异。不少网友表示,高铁盒饭的味道同样“气味浓重”甚至难闻,“众鼻难调”之下,不能只对方便面“出手”。更重要的是,除了经济实惠、食用便捷的方便面,旅客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官方以榴莲、方便面为例,可能是因为前者反感最多、后者争议最大。一味呼吁“别吃泡面”,恰恰触到了公众的高铁用餐痛点。根据《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列车被要求供应高、中、低不同价位的盒饭,但在具体执行上,很多地方推出的15元、30元、45元三个价位的盒饭,尤其是15元左右的盒饭还常常被乘客反映“买不到”。可见,提高高铁盒饭性价比是公众长久以来的呼声,这一用餐痛点不能解决,善意的“请勿食用方便面”就很容易被理解为“只管理不服务”、缺少人情味的空话。
事实上,目前已有一些铁路局推出地方特色餐食,还有不少车次推出了平价盒饭,12306也推出了点外卖服务。但具体情况上,有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平价盒饭普及范围不高,外卖服务还需在列车到达该站前1小时下单,并且每单配送费8元。可以看到,高铁餐饮服务有待改进的地方依旧很多:餐饮服务上,让价格更透明实惠、多价位供应更充足;硬件设施上,也不妨进一步提升餐吧空间利用率、给出清晰指引。对于乘客在车上用餐带来的气味问题,治理思路应是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实现疏堵结合,这场关乎泡面的争论自然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