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错付车费索要无果自杀 一场信任危机的悲剧-坐高铁可手机扫码反馈调温 智能调节
一名19岁的河南鹤壁男子初次来到上海,准备投靠在当地打工的堂弟。他在打车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到浦东新区时,与司机私下谈好100元车费,但在支付时误付了1010元。他试图索回多付的钱款未果,随后产生了轻生念头。4月3日晚,他的哥哥从同伴那里得知弟弟有自杀倾向,次日便从河南赶往上海寻找。经过近6天的努力,最终在苏州穹窿山发现了弟弟的遗体,并确认其于4月6日凌晨3点多喝农药自杀。事件发生后,涉事司机从未主动联系过家属,直到被诉至法庭,7月16日开庭时也未到场。
这名19岁青年本应怀揣梦想,在大城市中勇敢闯荡。然而,由于一次误付车费,他陷入了痛苦和绝望。虽然无法确凿地认定这起悲剧与误付车费直接相关,但多付的910元对一个初来乍到的打工青年而言,可能就是他当时所有的生活来源。这笔钱代表着他在陌生城市立足的一丝底气和对未来的希望。当他发现这份希望破灭且无法挽回时,内心充满绝望,与城市的信任纽带也被切断。
如果事件属实,涉事司机的冷漠令人愤慨。运营车辆私下议价已游离在规范之外,强行占有不属于自己的钱更是不当得利。司机不仅不退还钱款,连一句解释都吝于给出,信息不回、电话不接、法庭不到,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或许正是将年轻人推向绝境的原因之一。
有人认为这个年轻人心灵脆弱,但也有人指出内向的性格、沉重的家庭负担、持续的自我否定以及无处求援的孤独感可能是导致他走向极端的原因。有时候,内心的困苦就像气球逐渐充气,任何一件难以解决的小事都可能成为压垮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日,关于“坐高铁可手机扫码反馈调温”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乘客可以按照乘车指南,用手机扫描座位上的二维码进行温度反馈。随车机械师会通过智能面板监控各车厢的温度,一旦发现异常或收到乘客反馈,会及时调整相关参数。
有网友提出疑问:如果有人觉得冷,而有人觉得热,该如何处理?对此,12306工作人员表示,高铁座位把手上有二维码,乘客可以扫码反馈温度问题,会有工作人员进行调整。但由于不同人体感差异较大,夏季车厢温度一般控制在26-28℃之间。如果旅客感觉有些冷,建议携带防晒衣等薄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中国铁路此前发布的文章也提到,夏季动车组列车空调温度通常设置在22-26℃之间。随车机械师会在上岗前预先调好温度,确保乘客上车后感到凉爽;运行期间,每两小时巡检一次车厢温度,若有乘客反映过冷或过热,会使用点温工具测量并针对性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