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天气是否越来越极端 高温与强对流频发及2025高考医学专业分数线跳水 学医热
昨日,一股强盛的暖湿气流覆盖河南,多地公众体验了高温与高湿叠加的“桑拿天”。以省会郑州为例,16时气温升至37℃,而体感温度则因高湿度影响攀升至近40℃。这种全天候的闷热感预示着新一轮高温天气的到来。
根据省气象台最新预报,今日随着副热带高压进一步西伸增强,我省的高温天气势力将再度增强,范围也将从东部、南部、中西部部分地区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三天,西北部、东部、东南部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将达到37至39℃。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并非未来天气的唯一主角。我省北部、西部、南部等地正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冷暖空气在此交汇,能量积聚,易触发局地性的强对流天气。今天下午到夜里,安阳西部、新乡西部、焦作、济源、三门峡、洛阳、南阳西部等地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局部或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
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天气格局将持续。明天,我省西部、东南部局部有阵雨、雷阵雨;27日,降水范围转移至北部、西部、南部局部;28日,东部、南部则可能出现分散性阵雨。
高温天气还带来了另一项“烤”验。未来三天,在晴朗天气影响下,我省中东部、南部以及中西部部分路段午后路面温度将超过62℃,局部路段甚至可达68℃以上。交通及应急部门提醒,公众驾车出行需注意检查车况,防范车辆爆胎风险,车内切勿放置香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品。
近期天气呈现出高温与强对流频发并存的特点,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直接相关。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花指出,大气波动变得越来越剧烈,偏离气候平均状态的频次增多,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更容易出现。这种不稳定性也对天气预报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部分公众感受到的“预报不准”问题,金荣花解释称,天气预报是基于现有数据和模型的预测科学,其准确性一直在持续提升。公众感受的偏差有时源于天气系统本身的特性。例如,“阵性大风”的影响范围具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可能预报区域内出现了大风,但并未覆盖到每一个具体地点。气象部门正努力通过技术攻关和改进信息传播方式来缩小这种“信息差”。
去年表弟高考报志愿的事我还记得很清楚。他原本非临床医学不读,但今年却改填了计算机专业。他说实在受不了学医五六年还得规培,现在连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的分数线都跌到了全省八千多名。这件事让我感到,学医这条路可能真的没以前那么有吸引力了。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广东的录取分数从2022年的636分降到今年的633分,但排名却从五千名外直接掉到八千多名。像2023年还有人考了645分,现在排位差了两千多,这下滑势头确实让人担忧。网上有人预测再过几年,这个专业的分数线可能会和土木工程差不多,听起来挺让人心酸。
医学生要读五年加上三年规培,三十岁才能当上住院医生。比如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规培完后月薪八千,在县医院上班,而他的同学转行做医药代表年薪达到了三十多万。这不是个例,很多同行都在转行。去年听说有985大学临床毕业生去做互联网销售,工资比在医院高一倍多。
现在当医生压力很大。我堂姐在医院护士站工作,每次查房都要带执法记录仪,生怕出什么意外。去年她们医院有医生被患者家属动手,半年没敢上班。听说患者不满意就投诉,处理过程比看病还麻烦。
三甲医院招人门槛越来越高,非“双一流”毕业的学生很难进入面试。我同事的儿子是985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现在在县医院月收入八千,而那些没读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连简历都投不进去。转行做药代或者医学器材销售反而挣得多。
我朋友的一个学医的朋友现在做自媒体,拍医学科普视频,收入比在医院高。他们说现在健康行业光靠看病不行,得搞多元化。这似乎说明医院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
分数线跌得这么厉害,年轻人早看透了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与其花十年熬成低工资没地位的职业,不如早点转行找机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计算机、互联网这些岗位更热门的原因之一。
分数线跌了,政策会不会改?规培能不能缩短?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表弟现在在学习编程,说等毕业找个好公司就行。至于以后还能不能相信医生,这个问题好像越来越没人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