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村民独守危险路段一整夜 用私家车筑起“人肉警戒线”(北京疾控建议穿浅色长
7月26日夜间,北京密云、怀柔、延庆地区遭遇极端强对流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最强降水时段为26日19时至27日1时,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据气象数据显示,26日10时至27日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8。4毫米,城区平均降水量为0。7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密云黄土梁,达315。3毫米。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北京大水峪村的一位65岁大爷为了防止乡亲们涉险,在暴雨中独守危险路段整夜未眠。他用自己的私家车封堵路口,在湍急水流前筑起一道“人肉警戒线”。面对询问,老人只是简单地说:“怕大家出危险。”他的质朴担当令人敬佩。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近期国际和国内个别地方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表示,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北京没有埃及伊蚊,主要蚊种为淡色库蚊,白纹伊蚊比例较低,且历年未在本地蚊虫中检测到基孔肯雅热病毒,因此北京居民感染该病的风险极低。
基孔肯雅热感染者多表现为轻症,症状以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为主,大部分人在一周内会好转。疾控部门强调,基孔肯雅热完全可防可控,市民无需恐慌。
白纹伊蚊是一种常见的蚊子,身体黑色,腿上和身上有明显的白色斑纹。它们喜欢白天活动,尤其在早晨6点至8点和傍晚5点至7点最为活跃。白纹伊蚊主要在小型积水容器中繁殖,如盆、罐、瓶等,活动范围通常在其孳生地周边100米至200米内。了解蚊虫活动规律并做好防护,及时清理孳生地,可以有效防控蚊媒传染病。
今年夏季,北京已完成两轮全市灭蚊行动。监测数据显示,经过前期努力,7月上旬全市蚊子成虫密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但随着高温天气和降雨增加,蚊虫繁殖速度也在加快。疾控部门呼吁市民从清除积水做起,共同营造清洁安全的生活环境。
减少蚊虫孳生的具体措施包括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定期更换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内的水,管好花盆托盘、轮胎等易积水物品,定期检查地下管井积水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蚊幼虫孳生。
外出时,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在蚊虫高发期,皮肤暴露部位可使用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液。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逗留在树荫、草丛、水边等蚊虫较多的地方。旅行前查询目的地蚊媒疾病发病情况,准备适当的防蚊衣物和驱蚊剂,选择配备纱窗纱门的住宿场所。若不慎被蚊虫叮咬,要避免过分抓挠,以防感染。外出归来后,留意自身健康状况,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时间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