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对老幼孕群体威胁更大 需特别注意防护及中专生考上北体大回母校抚摸跑道,
近期,广东佛山多地通报基孔肯雅热疫情。这种传染病因剧烈关节痛让患者痛苦不堪,引发关注。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首次在1952年于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其名称源自当地马孔德族语言,意为“痛得弯腰”。该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蚊子也是登革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基孔肯雅热因严重关节痛而得名,但患者症状并非只是关节痛。作为急性传染病,感染者被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会有2—12天的潜伏期,常见潜伏期为4—8天。随后通常以突然的39℃高烧开始发病,之后,出现肌肉疼痛以及特征性的关节痛。
基孔肯雅的关节痛多出现在外周关节,比如手腕、脚踝等,还有对称性,即左侧手腕如果有疼痛,右侧也会有。很多患者还有头痛、背痛、恶心、疲劳等症状。大约一半的感染者还会出现皮疹,有些可能局限在身体的一小部分,有些能覆盖全身。对大部分患者来说,上述这些急性感染期症状在7到10天就会消退。2014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20%的基孔肯雅热患者发病一年后仍遭受严重关节痛的折磨。
和很多传染病一样,基孔肯雅热对老人和幼儿两类人群威胁最大。
7月27日,夏津职业中专毕业生王仁宇收到北京体育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回到母校抚摸跑道。他说:“练体育绝不是高考的捷径,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