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伏有10天 打破近十年惯例 ,上海地铁回应是否停运 暂无停运计划-马克龙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2025年7月30日是中伏的第一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30日到8月8日,共十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打破了近十年来“20天中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中伏。
三伏天的时长根据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推算而来。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初伏与末伏之间便是中伏。由于庚日的循环周期为10天,初伏和末伏的时长固定为10天,而中伏的时长则可能是10天或20天,这使得三伏天的总时长在30天到40天之间波动。
今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10日(庚辰日),第三个庚日即入伏的日子是7月20日(庚寅日)。7月20日为近十年最晚入伏日。因此,2025年的初伏从7月20日开始,至7月29日结束。中伏从7月30日(庚子日)起,到8月8日结束,共10天。
虽说中伏时长较平时少了10天,但暑热的威力一点也不会打折。“夏有三伏,热在中伏”,这句话是因为中伏期间高温与高湿叠加,形成“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期。古人将三伏天视为避暑时期,提醒人们在炎热的天气中要学会“蛰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这种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提醒我们在中伏期间要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和作息。
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于7月30日早晨4点3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5百帕。
上海中心气象台在7月30日4时4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上海大部分地区将出现6小时累积雨量80毫米以上的降水。提醒市民加强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市积涝,并做好低洼、易受淹地区的排水防涝工作。目前,上海发布了雷电黄色、台风黄色、黄浦江高潮位蓝色和暴雨黄色四重预警。
当天早晨,许多网友在上海地铁官方微博留言询问地铁线路是否会停运。上海地铁回应称,根据当前形势评估,暂无停运计划,将保持正常运营。然而,受台风影响,自7时起,上海市内轮渡全线停航。为此,@乐行上海发布了非机动车过江预案:复兴路隧道南线上层(浦西往浦东)、大连路隧道浦西往浦东方向以及大连路隧道双向启动非机动车过江预案。
据@上海市天气发布的最新消息,受“竹节草”螺旋雨带影响,7点前上海市风雨明显,伴有雷电。过去6小时的降水统计显示,南部地区达到了暴雨程度,其他地区则为大到暴雨。目前较强回波已扫过该市,上班时段主要以短时阵雨为主,但风力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