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洋摘得游泳世锦赛50米蛙泳铜牌 再添一铜及明明太阳已经落山为何体感更热 夜间
在7月30日晚的新加坡游泳世锦赛男子50米蛙泳决赛中,中国选手覃海洋以26秒67的成绩获得铜牌。意大利选手切拉索罗以26秒54的成绩摘得金牌,俄罗斯的中立运动员基里尔·普里戈达以26秒62的成绩获得银牌。
此前,在7月28日的男子100米蛙泳决赛中,覃海洋以58秒23的成绩夺得金牌。这是他在本届世锦赛上获得的第二枚奖牌。
高温高湿的天气下,很多人感到困惑:明明太阳已经落山,为何体感却更热?夜晚不应该更凉快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解释说,如果白天阳光强烈,夜晚云量增多,云层会像“被子”一样阻挡地面散热,导致热量滞留,夜间降温缓慢,从而产生“夜间高温”。
白天阳光以短波辐射方式穿透大气,将热量传递至地表。地表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方式向大气释放热量。夜幕降临时,阳光辐射中断,地表大气逐渐降温,但降温程度取决于大气状况。不同的大气条件会影响地表热量释放速度,这是影响夜间温度的重要因素。
人类活动也是“夜间高温”的原因之一。城市建筑密集、植被较少,混凝土、沥青道路和砖石建筑等材料像巨大的“储热池”,不仅增加了白天的热量储存,还增强了夜间的长波热量释放。夜间交通、空调散热等人类活动持续产热,使得城市夜间温度明显高于郊区,暖夜更频繁。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因素如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水汽增多,也不利于夜间地表散热。
人们对夜晚的固有印象是“凉快”,这往往会让许多人忽视“夜间高温”的危害,对健康带来挑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们很容易中暑。而在潮湿闷热的夜间环境下,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容易高发。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潮湿可能刺激呼吸道,导致呼吸不畅、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影响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