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揭秘真相背后的误区 ,中国男子落地柬埔寨数小时
弱台风破坏力小?抗过敏药容易形成依赖?夏天应该“全副武装”防晒隔绝紫外线?一起来看看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
使用抗过敏药并不会产生依赖。过敏时出现的症状主要与一种叫“组胺”的炎症物质有关,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的作用原理是阻断组胺与H1受体的结合,从而减轻过敏症状。这类药物既不会导致生理或精神依赖,停药后也无戒断反应。若停药后过敏症状反复,很可能是因为过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合理使用抗过敏药是控制过敏症状、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盲目担心药物依赖而拒绝规范用药,甚至擅自停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关于防晒,烈日炎炎下,不少人追求“全副武装”隔绝紫外线,但过度防晒也会引发皮肤过敏、痤疮甚至脱发、骨质疏松等疾病。长期、多层叠加使用高倍数化学防晒产品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一方面,高倍数化学防晒剂中常见的成分对部分人群是强致敏原,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另一方面,高倍数物理防晒剂通常质地厚重油腻,在炎热容易出汗的夏季大量、频繁涂抹,极易堵塞毛孔,导致痤疮发作或恶化。防晒霜并非指数越高越好,当SPF值达到30时,对UVB(户外紫外线%,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的户外防晒需求。科学防晒的黄金法则在于“分时段”与“讲适度”。在紫外线时,应优先选择遮阳伞、宽檐帽、防晒衣、太阳镜等“硬防晒”手段。在阳光相对温和的清晨或傍晚,建议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让面部、手臂等部位每天接受10至20分钟的温和日晒。日常通勤或室内活动时,使用SPF15、PA++的低倍数防晒产品已足够;普通户外活动可选择SPF30、PA+++的中倍数防晒霜;只有在登山、海滩或高原等长时间高强度紫外线暴露环境下,才需要使用SPF50+、PA++++的高倍防水防汗型产品。
台风的强度是按照台风中心最大风速来衡量的,一般情况下,强度越大的台风破坏力也越强。但历史上也出现过“弱台风”带来强破坏的情况。比如,2019年8月的台风“韦帕”,强度仅为热带风暴级,还达不到台风的级别,但同样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山洪和泥石流。此外,如果台风遇上了西南季风气流、冷空气和特殊的地形等因素,同样可能让弱台风发挥出强大的破坏力。由此可见,即便面对的是弱台风来袭,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男子落地柬埔寨数小时后遇害 疑似预谋谋杀案。7月31日凌晨,一名24岁中国男子的尸体在柬埔寨金边市郊区3号公路边被发现。据金边警方通报,该男子于7月30日晚上11点多从中国香港乘飞机抵达金边,几个小时后的凌晨3点多就被发现死亡。
死者名叫吴永龙,24岁,中国籍。尸体后脑破裂,背部和肩部有明显外伤。现场还发现了一个灰色背包,内有护照、身份证、3张银行卡、洗漱用品、一张由中国香港飞往金边的机票及入境签证缴费单,显示其于7月30日晚间11时抵达柬埔寨。
根据死者身上的伤痕及遗弃方式,警方初步判断这是一起有预谋的谋杀案。一名28岁的嘟嘟车司机作证称,他在凌晨驾车途经事发路段时,发现有人倒卧在路边,确认已无生命迹象后报警处理。
警方调阅监控录像发现,7月31日凌晨2时36分,一辆黑色汽车自北向南高速行驶,并拖拽死者至金边3号路17公里处位置后逃离现场。
目前,警方已将遗体送至附近长夏社寺庙进行初步尸检。法医检查显示,死者身穿长袖外套与短袖T恤,背部覆盖大量泥土,衣物右侧撕裂。尸体多处瘀伤与擦伤,集中在头部后侧、胸腹、右肩、背部与四肢,鼻腔、口腔及耳孔有血液流出。法医初步确认死因系严重头部撞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