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叫停网约车无序竞争背后 司机收入缩水引发关注
炎热夏季,小李掏出手机准备叫车。输入目的地后,系统计算距离14.6公里,并自动勾选了快车、特惠快车、惊喜特价等车型。仔细一看,特惠快车“一口价”比普通快车便宜11.3元,惊喜特价“一口价”又比特惠快车便宜2.3元。小李毫不犹豫地去掉其他车型,选择了惊喜特价。
享受优惠的同时,小李也有些疑惑,这么大的优惠力度,是谁在承担其中的差价?近日,广东清远、江西鹰潭、浙江宁波等地就低价竞争等问题约谈部分网约车平台,“一口价”问题首当其冲。一方面,网约车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推出优惠活动或降低运价,吸引更多用户;另一方面,司机群体则面临收入缩水、工作时间延长等问题,陷入“多劳难多得”的困境。
各大网约车平台为了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提升订单量以抢占市场份额,推出了“特惠订单一口价”。根据平台显示,“特惠订单一口价”是基于预估里程和时长,并按照快车实时计价规则计算的预估价为基准,在考虑起终点供需等因素后进行一定幅度调整的价格。
一边是乘客的狂欢,另一边却是网约车司机的无奈。一位网约车司机展示接单记录,当天跑了10单,其中7单是特惠订单。“今天早晨7点到现在,我跑了10单,其中7个是特惠订单。”“一打开几乎全是特惠订单。”8月1日中午,在济南市中区一处充电站,一些正在等待充电的网约车司机抱怨着。“我每天跑25单到30单,只有七八单不是特惠订单。”网约车司机崔先生说。
网约车司机徐先生的工作习惯是早晚高峰打开特惠接单,平峰期不接特惠单。他展示了自己7月29日的流水情况:早晨7点到10时10分,接了5单,均为特惠订单;10点半关闭接受特惠快车模式,此后直到下午17时,徐先生接了8单普通单,2单特惠单。“接那两单是因为一直等,一直没有普通单,只好接了两单特惠。”徐先生说。当晚18时许到19时30分,徐先生打开接受特惠快车模式后,共跑了5单,均为特惠订单。也就是说,7月29日这一天,徐先生工作12小时,跑了20单,其中有12个特惠订单。另外8个普通快车订单,是在他主动关闭“接受特惠订单”模式下,熬了六七个小时才攒出来的。多地叫停网约车无序竞争背后 司机收入缩水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