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天发了150条高温红色预警 川渝连续霸榜高温前十
近日,四川、重庆、河南等多地遭遇高温天气。8月5日11时至18时,全国高温逐小时排行榜上,川渝地区包揽前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表示,高温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川渝、江淮等地近期都是高温状态。立秋之后高温会随着副热带高压南移逐渐退去,但要警惕期间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
近日,全国多地气温持续升高,多个城市最高气温超过40℃。据四川日报报道,8月4日14时至19时,全国高温逐小时排行榜上,川渝地区包揽了前十。记者在中国天气网看到,8月5日11时到18时,全国高温逐小时排行榜上,川渝同样占据前十,其中重庆巫溪和潼南在多个小时里达到42.3℃的高温,位居榜首。而巫溪8月4日气温曾达到44.2℃,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气温纪录。
红星新闻记者在国家应急广播网看到,8月5日当天全国共有150条高温红色预警。其中,四川75条,湖北39条,重庆21条,河南14条,山东1条。许小峰解释,近几年大范围高温天气明显存在上升趋势,气候变暖的速度在加快。今年大面积高温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川渝、江淮地区都在其控制之下,形成了大面积高温。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后,该地区会出现高温并且没有降雨,而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出现冷暖空气相接,则会出现降雨。比如今年河南遭遇旱情,而河北等地降雨量较大。对于高温带来的干旱,许小峰认为,关键在于水利设施是否能供应上,完善的水利设施能缓解高温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即使有完备的水利设施,长期高温农业也很难承受。全国一天发了150条高温红色预警 川渝连续霸榜高温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