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Manus技术交流 > 正文内容

Manus是个好概念,但并不神奇

1个月前 (03-18)Manus技术交流117

戳蓝字“彩云译设计”关注我哦!


就在这几天,一个叫manus的AI产品被刷屏了,似乎有比肩deepseek之势。这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manus又是个啥,能做什么,又厉害在哪?我把官网研究了一圈,又在网上找了一堆资料,总算是弄明白咋回事了,今天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manus。

Manus是什么?

它的官网是这个 :https://manus.im  

根据官网介绍,Manus是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 (智能体),由中国团队Monica开发。

一个视频讲清楚

,时长04:17



Manus和Deepseek的区别?

那接着问题就来了,什么是通用型AI,和大模型deepseek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deepseek类似于“大脑”,负责出主意;Manus是“手”,主要负责干完活。(manus的中文意思就是手,意思就是想做一个工具,然后帮我们干活)

DeepSeek(知识型AI),它就相当于一个大脑,擅长知识推理、专业文本生成和复杂语义解析,所以它比较像专业顾问,但它只能提供建议,后续操作需我们自己完成。

Manus(执行型AI),它能直接完成任务,就像一个助理。它内部有虚拟机,能查网页读数据,用写代码搞定安装,能多次交互,具有记忆功能,并且有挺强的自主性。就像大脑加上了手,成为一个一体化的智能体,思考完了就能把事情做完,给咱们最终结果。

Manus火的理由是什么,强在哪?

这几天Manus被各大AI自媒体号狂热追捧,但由于我目前也没有邀请码,所以到底是不是和宣传的那般神奇不得而知。如果只是看官方演示的这些案例来说,我觉得其实也还好,真没到尖叫的地步。演示的那些能力,像写网页、生成excel、自动做PPT、写插件之类的,其他AI工具也早就都能做了。

比较有亮点的我觉得主要有几点吧:

1)Manus将这些能力封装到了云端,用了一种比较炫酷的交互方式,把很多本该放到后台操作的过程直接展示给我们看,稍微一想,某种程度上也是学习了deepseek。当时deepseek让我们感到震撼,不也是有别于其他大模型,把推理过程展示给我们看吗?

在展示的过程中,Manus会先把给到的任务拆解成一个执行清单,然后逐步把这些任务完成,突破了我们平时用的一问一答模式,然后把整个执行过程像播放纪录片一样放给你看,又是在云端执行的,你还不用一直跟着看,合上电脑干点别的事,然后边等结果就好。从这个角度来看,交互上确实是挺有吸引力的。

尤其是对于完全不懂的技术小白来说,这确实是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

2)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官网上还展示了一张GAIA基础测试评分,从数据上看也超越了Open AI deep reseach,这也是这次让人惊呼的点。

3)在营销这块通过邀请码炒作,制造了话题声浪,甚至在二手平台价格被炒到了5万+,稀缺性拉满。

4)在行业趋势上,2025年被预测为AI Agent爆发年,谷歌、微软等巨头已布局同类产品,Manus的"端到端交付"能力恰好踩中风口。

5)借势deepseek,能跟DeepSeek形成互补生态,deepseek侧重生成与推理("知道什么"),Manus专注执行与落地("如何做到")

综合这些要素,让它成为最近AI领域一个爆炸性事件。

Manus有希望成为下一个deepseek吗?

先说我的结论:目前来看,很难。

和Deepseek那种一直深耕开发者社区,通过开源和口播积累起来的影响力不同,Manus似乎是想弯道超车,靠AI自媒体尖叫测评,搞邀请码饥饿营销,还借势了deepseek热度,但其自身的技术突破其实不多。

目前Manus拥有的能力大概包括几个方面:有大语言模型,能从浏览器搜索,能在云端虚拟机上解压文件,读取,对电脑的操作仅限于命令行,预置工具链无法处理流程外需求(如控制本地PPT软件),最后交付的也都是基于网页写出来的内容。这些其实没有太高的壁垒,很快大家都能做。

因为目前这些能力最后都是通过文本来实现的,这就是大语言模型最擅长的地方。相当于把手的工作转换成了文本的形式,最后通过一个网页的形式交付给用户。而网页就像是一个操作系统一样,啥都能展示。

Manus在海外媒体几乎零报道,热度局限于中文圈,这和之前deepseek完全不同,有点过度“国货情怀营销”。当前还只能用邀请码,不能大规模验证,即使是当时deepseek那么大的流量验证下来,最后也只是关了注册和购买,只是通过官方那几个demo,缺乏第三方深度验证。

而且即使是那些demo,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我认为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点:

我认真看过官方给出的示例,因为可以查到中间过程,其实很容易发现其中的数据问题,AI幻觉比较严重。因为它太自动化了,执行的步骤太多,每一步都有可能产生AI幻觉,最后得到的结果报告有多少可信度,你根本无从知道,还得自己去校验,效率不一定比自己用其他工具高多少。这也是目前Agent 应用的一大通病,自动化执行过程越复杂,错误发现和查找原因就越困难。

Agent产品不同于大模型本身,产品能否直接运用于生产流程中并大幅度提高效率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

其他平替产品

我也申请了邀请码,但还没有拿到码,到时候如果能用上再一探究竟。但其实现在也很快就有了一些平替产品,做的跟Manus差不多了,可以用github上免费的开源替代品,比如

metaGPT: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

OpenManus:https://github.com/mannaandpoem/OpenManus

camel:https://github.com/camel-ai/camel

如果大家不会用,可以在留言区评论,反馈多的话,我专门再写一篇。

最后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Manus 有优点、有亮点,但有夸大之嫌。与其急于"封神"或"唱衰",不如保持观察——毕竟真正的变革需要时间沉淀。

即使现在是AI时代,但我依然觉得不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事。

中国确实需要下一个deepseek这样的创新产品,但不是靠自封和自嗨就能速成的,更多还是要沉下心来用心做,没有那么多弯道超车的美好幻想。

AI领域现在一天一个大新闻,很多人担心追不上风口,总是怕错过没赶上红利,没赚到钱。但就像我在一位大佬那看到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的风口叫“深耕十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和大家共勉!


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有学到,随手点个“👍🏻赞”、“转发”和“❤️在看”吧。如果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欢迎给我个“⭐️ 星标”!谢谢你的阅读,我们一起成长。


“Manus是个好概念,但并不神奇” 的相关文章

一个MANUS化智能体集群的安全监测体系架构方案:构建“感知—分析—验证—预警”自主闭环

一个MANUS化智能体集群的安全监测体系架构方案:构建“感知—分析—验证—预警”自主闭环

让每一句人机对话都安全可信,让每一次智能交互都风险可控——这是属于AI时代的安全承诺。  —— 启明星辰  智能体进化本质是将人类应对不确定性的经验数字化、算法化、自主化。在攻防博弈这一充满高度不确定...

Manus不是打工人的完美替代品

Manus不是打工人的完美替代品

DeepSeek的风还没过,AI赛道又来了一个国产新爆款Manus。自3月5日晚正式发布以来,与这个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相关的消息,不断在各大互联网上刷屏:“发布4小时后官网访问量突破千万”“...

Manus口碑一夜之间两极分化,业内人士建议“让子弹飞一会”

Manus口碑一夜之间两极分化,业内人士建议“让子弹飞一会”

3月6日凌晨,中国AI团队Monica发布AI智能体Manus,号称是“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一夜之间,Manus引发全球AI行业热议,同时也伴随着“过度营销”等质疑。△ 闲鱼上不少卖家在售...

实探|一夜爆火的Manus,背后团队是什么来头

实探|一夜爆火的Manus,背后团队是什么来头

这次,一只来自北京的“蝴蝶”扇动翅膀,再次搅动了AI圈。3月6日,Manus一经官宣便走上巅峰,也被外界贴上多个标签——“首个真干活儿”的AI,“全球首个通用Agent”“不仅仅思考,还能交付成果”…...

公募人士评价Manus“很惊艳”,像是能处理复杂任务的助理

公募人士评价Manus“很惊艳”,像是能处理复杂任务的助理

据中国基金报3月17日报道,近日,AI Agent(智能体)产品Manus“刷屏”社交平台,也受到基金公司密切关注。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是智能体产业重要的变革之年,Manus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

Manus的海外口碑也渐渐起来了

Manus的海外口碑也渐渐起来了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Manus终于火到海外了。上周,Manus横空出世,以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刷频。但爆火同时也被质疑存在过度营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