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毁灭性野火的发生频率激增 气候变化加剧风险
研究显示,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2014年至2023年期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野火发生频率是那时候的4倍多,导致严重人员伤亡的野火发生频率是那时候的3倍。这种情况可能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居住地扩大有关。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从1980年至2023年发生的野火中选取两类作为研究目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野火和导致至少10人丧生的野火。经济损失程度以野火造成的损失占所在国家或地区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衡量,并计入通货膨胀因素。
研究发现,在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200起野火中,约有43%发生在2014年至2023年。上世纪80年代,全球平均每年发生2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野火,个别年份发生4起;而2014年至2023年期间,全球平均每年发生近9起这类野火,其中2021年发生了13起。2014年至2023年,造成至少10人丧生的野火发生频率是上世纪80年代的3倍。
欧洲和北美地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野火数量最多,尤其是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所在的地中海地区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带。主持这项研究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火灾地理学专家卡勒姆·坎宁安表示,这些地区的气候容易突发旱情,且全球变暖加剧了灾害天气的发生。
研究关注了“火灾天气”,即高温、干燥且多风的条件,这些条件会增加极端火灾发生的概率并加剧其危险性。研究发现此类天气状况变得日益频繁,并与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的燃烧存在关联。坎宁安指出,所有灾难大多发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气候变化正导致此类天气条件日益增多,对创造有利于发生重大火灾的条件具有显著影响。
即使没有人类活动引发气候变化,自然界也会发生毁灭性的野火,但不会如此频繁。严重野火灾害日渐频繁的背后还有其他因素,包括人类居住地向枯叶等易燃物较多的“野地-城市交界区”扩展。相较于气候变化,这些因素更难量化评估。
以往对野火的研究经常把过火面积作为衡量灾害严重程度的标准,但这往往无法精准体现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例如,2023年8月发生的美国夏威夷毛伊岛野火,过火面积与很多其他野火相比并不算大,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烧毁大量建筑。研究这样的火灾比研究发生在人口稀少地区的火灾更有意义。
研究人员提醒,如今的野火发生在上几代人不曾经历的更加危险的天气条件下,人们不只要灭火热点话题,还要学会适应严重野火变得频繁的情况,并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包括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修改建筑标准、完善疏散计划等。研究显示毁灭性野火的发生频率激增 气候变化加剧风险 研究显示毁灭性野火的发生频率激增 气候变化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