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智囊做出预言:下一个爆发战争的地方不是台海,也不是南海
普京智囊杜金预言:俄乌冲突结束后,北冰洋将成下一个战争爆发之地!
最近,被称为“普京智囊”“俄罗斯国师”的俄罗斯政治学家杜金抛出一个预言:俄乌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但结束后的下一场冲突,既不会发生在台海,也不会发生在南海,甚至与中国无关。
下一场冲突的主角仍旧是俄罗斯,而美国,就是俄罗斯的下一个对手。
究竟是谁给他的底气说出这话?他的依据又是什么?
杜金是何人?说这话有什么依据吗?
杜金,全名亚历山大・杜金,1962年生于莫斯科,早年学航空出身,却因“表现不佳”被开除,后来靠自学掌握五国语言。
他最出名的理论叫 “新欧亚主义”,主张俄罗斯应该整合欧亚大陆,对抗西方主导的单极世界。
2014年,他因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被莫斯科大学解聘,却在不久后被中国复旦大学聘为研究员,如今在中俄战略协作上发声颇多。
他比较传奇的一个点是,早在3年前就预言,俄乌战争会打成消耗战,如今看来好像准的吓人。
而这次他预言北冰洋是下一个战场,也不是心血来潮,因为这片地区的油气资源、战略价值等等,远远超乎想象。
这片冰封之地,藏着全球13%未探明的石油资源,还有30%的天然气和价值1.2万亿美元的稀土资源,其经济价值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个中东”。
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的冰川大量融化,一条连接亚欧美三大洲的北极航道正在形成。
这条航道的战略意义极高,就拿中国上海到鹿特丹的航程来说,以前走苏伊士运河要开17700公里,而通过北极航道,则只需要10600公里,航行时间能减少9-15天。
所以杜金预计,截止到2050年,北极航道将会承载全球25%的海运量。可以说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握住了未来全球贸易的咽喉。
美俄展开新一轮军事博弈
面对这块资源宝地,紧挨着的俄罗斯不会放过,以全球掠夺为目标的美国更不会放过。
俄罗斯早早在北极沟构筑起了防线,足足3000公里的防空网能覆盖整个北极圈,40艘破冰船组成了一支舰队,用来开拓北极,寻找资源。
而且,据说俄罗斯的核潜艇“北风之神”也埋藏在冰盖下,要是从北极发射导弹,只需要20分钟就能抵达华盛顿。
美国则在去年发布了最新版的北极战略,直言要“消除战略盲区”,计划在格陵兰岛部署250架战机,并联合北欧五国成立新的区域组织:破冰船联盟。
所以在今年年初,美国才会要大张旗鼓地抢夺格陵兰岛。今年1月,特朗普的儿子还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访问格陵兰岛的照片。
如今,美俄双方已经在北极各自部署了200枚左右的战略导弹,形成了一种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平衡。
但是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 美俄双方在北极地区,经常会发生破冰船碰撞、卫星通讯被打断等情况。很显然,这是双方克制下的“灰色冲突”
北极现在的能开战的理由太多了。比如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在1920年签署的一项条约中,规定此地不可用于军事驻扎。但是美国为了加强对北极的掌控力,援引集体防御条款强行驻军。
还有就是格陵兰岛的独立运动,让美国找到了介入北极事务的机会。
不仅扩大了在图勒空军基地的驻军,还与丹麦签署协议,开发岛上的稀土资源,直接威胁到了俄罗斯在北极的资源利益。
但是为什么美俄双方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双方已经在北极形成了核威慑,恰巧的是,美俄双方都被其他事物牵制住了。
俄罗斯深陷俄乌战争中,这个战场已经消耗了俄罗斯70%以上的资源;而美国则需要应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这种姿态也让双方不愿意在北极开辟第二战场。
更关键的是,北极航道的开发需要中俄双方合作,如果发生直接冲突,则会摧毁这条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利益链。
说到底,还是中美俄的三方较量。
为何认定俄罗斯是“主角”?
杜金的“新欧亚主义” 理论谈到过:北冰洋是俄罗斯 “后院”,控制这里才能实现欧亚大陆的整合。
俄罗斯近年来在北极动作频频:建成 “北极三叶草” 军事基地;组建破冰船舰队;将北方舰队的防空导弹团换装为S-400系统,扩大拦截空域。
反观美国,虽然2024年发布了北极战略,拉着北欧五国组建“破冰船联盟”,但破冰船数量仅为俄罗斯的一半,且性能老旧,短期内难以扭转劣势。
所以照这种情况来看,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部署已形成压倒性优势。俄乌战争结束后,若要开辟北冰洋战场,俄罗斯很有再次成为主角。
杜金特别强调,北极地区不仅涉及经济利益,更是大国军事战略的必争之地。
俄罗斯的破冰船舰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队,与部署在北极的武器系统相得益彰。
美国组建的联盟虽然处于劣势,但它是为数不多能与俄罗斯在北冰洋抗衡的组织。
这种情况,会随着俄乌战争的落幕,逐渐紧张起来。所以,他认为俄乌战争结束后,下一个爆发战争的区域,很有可能就在北冰洋。
总结
作为“新欧亚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杜金认为俄罗斯需在北极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他的预言也并非危言耸听,当北冰洋战场真打起来的那一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理念什么时候才会实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