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成功了!但南方一场高温,却把电动车推到了风口浪尖
进入七月,高温天气对新能源车续航的影响逐渐显现。根据2025年3月Recurrent公司发布的实测报告,极端高温环境下,电动车续航平均下降31%,同时空调制冷能耗会增加20%-30%。不少车主反映,电池温度升高、电量消耗加快的情况,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出行顾虑。不过,通过科学的使用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类问题。高温对电池的影响:物理特性与使用注意。电池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对温度较为敏感。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5年5月的研究指出,当环境温度超过35℃时,锂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速度会加快,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电解液分解加速,影响电池寿命。
实际使用中,露天暴晒后的车辆电池温度常可达44℃(2025年7月多地实测数据)。此时若立即充电,电池内部温度可能升至50℃以上,增加安全风险。建议车辆暴晒后先静置1小时,待电池温度降至40℃以下再进行充电。日常充电时,也可遵循2025年5月行业发布的锂电池使用建议:电量剩余30%左右开始充电,充至80%-90%即可停止,避免满电状态下的高温压力。续航优化技巧:从空调到驾驶习惯。空调使用是高温天耗电的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2025年6月的测试显示,车内温度从40℃降至26℃时,初始制冷阶段能耗较高,之后趋于稳定。建议通过手机远程提前10分钟开启空调,让车内热量先散发一部分;制冷初期可开外循环5分钟,排出车内高温空气,再切换内循环,每半小时换气一次,既能保持凉爽,又能减少能耗。温度稳定后调至26℃,是兼顾舒适与节能的选择。驾驶习惯对续航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实测数据显示,60km/h左右是多数新能源车的经济时速,此时电机效率可达85%以上(2025年某新能源车企内部测试)。起步时避免急加速,保持平稳提速(如从0到10km/h缓踩电门),可减少瞬时高能耗;行驶中尽量保持匀速,减少频繁刹车和加速,能进一步延长续航里程。
车企技术进步与用户期待。近年来,车企在电池热管理技术上已有不少突破。例如2025年上市的部分车型搭载了智能温控系统,可通过主动散热将电池温度稳定在25-35℃的最佳区间;还有车型采用了耐高温电解液,在45℃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能。不过,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技术仍有提升空间。对车主而言,高温天用车可多借助工具辅助:通过导航APP查询附近充电桩位置,提前规划路线;停车时优先选择阴凉处或地下车库,减少电池暴晒。这些细节虽简单,却能有效降低高温对车辆的影响。
高温对新能源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但并非无法应对。无论是车主的科学使用,还是车企的技术迭代,都是为了让新能源车在多样环境下更可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高温续航的顾虑会逐步减少,让出行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