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天富贵砸到格力头上!男子晒买了27年的空调,8000买的现在才坏
“这台空调比我儿子岁数还大。”河北秦皇岛的张先生指着空调外机上的铁锈说。这语气里有感慨,也有点自豪。
1998年他花了8000块钱买的格力空调,用了整整27年,现在主板坏了才停下。这个平常人家里的旧事,却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讨论国产东西质量的话题。
1998年,8000块是一大笔钱。那时全国工人平均一个月的工资只有623块,河北更低,只有571块。这台空调的价格顶得上普通工人13个月的工资。
如果按今天的钱算,这笔钱差不多等于现在的8万块。那年月,买空调光有钱不够,还得找关系想办法。张先生还记得:“邻居买海尔冰箱,托了三个人的关系才弄到票,冰箱拉回家那天,半条街的人都跑来看。”
那时候东西少,买难,是因为咱国家自己造家电才刚起步。格力空调早期对质量管得很严。每个零件都要像过海关检查那样筛一遍,连螺丝钉的大小差一点点都不行。
那时候厂里的干部天天泡在车间里盯着。一位干了快三十年的老工人说:“当时厂长就在车间转悠,看到哪条焊缝不光滑,马上就得返工重新焊。”这样的严格把关,让九十年代的格力空调特别结实。
等师傅来修张先生的老空调时,他们发现里头很简单:主要的管道都是铜的,控制全靠机械开关,几乎找不到现在常说的电子线路板。但现在的空调不一样。厂家为了把空调做得又薄又好看,还能连手机遥控,用了更多的塑料零件和复杂的电子线路。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维修费贵了,东西反而不像从前那么耐用。有数据表明,中国空调的平均使用寿命,从十年前的12年左右,降到现在的7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智能部件容易出问题。
这种变化说明大家买东西的想法也变了。最新的行业建议说空调用8到10年就该换了。但实际能用多久,跟保养关系很大。有人专门算了笔账:张先生那台用了27年的老空调,平均一年花的钱大约是300块;而现在买台3000块的新空调,如果只用了5年就坏了,平均一年花费是600块。这么一比,现在流行买便宜的东西但换得勤,其实花的钱可能更多。
张先生的故事一传开,大家很快想起了别的例子:2019年有位王先生的格力空调用了25年;还有位作家郑渊洁,他家用了23年的还是格力电扇。
这几件事碰巧连在一起,说明格力空调质量过硬的口碑,不是今天才有的。它家老总董明珠最近直播时也提到“有用户用我们家空调30年没修过”,这正说明过去多年积累的信任爆发了。
但厂家生意做得也艰难。拿格力自己说,2022年市值就掉了2000个亿。主要对手美的靠做更多样化的产品线冲到了前面。竞争压力大,厂家都在出新招。
比如格力新出的云锦空调,宣传能在60度高温下照样制冷。但有些用户反馈说功能虽然多,用久了却感觉不如老机器结实耐用。质量要好,东西就得下血本;要价格便宜,就省成本。这个矛盾,所有国产家电品牌都躲不开。
这台27年的老格力空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现在消费习惯的一些怪现象。有人翻出自己家的老物件:用了20年的海尔冰箱,还能转的30年蝴蝶牌缝纫机,证明过去的东西确实扎实;但也有人怀疑这新闻是商家专门弄的噱头,说“现在的格力质量不如从前了”。
还有人看得更明白,直接点出来:现在有些电器厂家故意让东西寿命变短,用坏了就让人再买新的,这被明白人叫做“计划报废”。
争论背后是大家对“好产品”的想法变了。最近的调查说,现在空调让消费者满意了,可是那些花哨的智能功能,比如语音控制、连智能家居,大家用得却不多。这说明什么呢?大家嘴上说喜欢新功能,心底里最在意的还是东西要基础扎实、靠得住。就像网友说的那句话:“好名声不是靠吹出来的,是靠一年一年、一天一天用出来的。”
这台老空调的故事,很可能会让国产家电想些新点子。格力如果抓住机会,对支持它的老用户搞点实在的回馈活动,能挽回些好感;管规则的部门如果能更新标准,逼着整个行业把东西做得更耐用,那就更好。
但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在这个什么都要快、要新的时代,那些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质——比如扎实、耐用,是值得被我们记住和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