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不出高端发动机?日企拆开红旗车,发现中国已走在时代前面
以前的国产车,一度被骂为“组装货”。
毕竟那时候的油车三件套——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咱们都不行,技术壁垒都掌握在日德等国手里,所以被骂也正常。
要不是汽车外观设计的好,说不定还打不进主流市场。
然而,如今风水开始轮流转了。
咱不仅摆脱了外强中干的特性,还在核心部件上实现反超,最终达到一个发动机逆袭的境界。
究竟是哪款国产发动机如此出色?
它的成功又意味着什么?
先说最近的“爽事”:日企拆了红旗H9的发动机,本想挑刺,结果看傻了眼。
这发动机从图纸到装配,几乎全是中国工程师自己弄的,关键零件像气缸、曲轴、涡轮全是国内供应商提供的。
以前总有人说国产车“没核心技术,就造个壳子”,现在红旗3.0L V6发动机直接把这偏见砸了个稀碎。
这发动机性能咋样?
和传统涡轮增压不一样,它用的是机械增压。
啥叫机械增压?
简单说就是踩油门0.5秒,发动机就能爆发出最大扭矩400牛·米,马力283匹,和德系豪华SUV一个水平。
更实在的是省油——它用了T型多孔高压直喷技术,燃油雾化得更细,烧得更透,还能减少积碳。
加上水冷排气歧管和智能电子节温器,冷启动快升温,高负荷时精准控温,一箱油比奔驰迈巴赫多跑100公里,这谁看了不心动?
但要说真正的“国之重器”,还得是红旗V12发动机。
2016年北京车展,红旗L5第一次搭载6.0L V12自吸发动机亮相,当时就震惊了海内外。
到了2023年,一汽又搞出了更厉害的V12TD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762匹马力,1100牛·米扭矩,这动力直接冲进国际超一流水平。
有人可能纳闷:12缸发动机有啥特别的?
普通家用车4缸,BBA多是6缸,超跑才8-10缸。
12缸就像“动力猛兽”,12个气缸一起发力,拉着坦克跑都不费劲。
英国百夫长坦克600匹马力,红旗V12有762匹,拉坦克跟玩似的。
也正因动力强,它最适合造防弹车——防弹车重4-5吨,没700匹以上马力根本拉不动。
但这么厉害的发动机,为啥不用在普通家用车上?
因为太难造了。
12个气缸要协调工作,像12个人抬轿子,得步调一致,稍微乱点就晃得厉害。
发动机里喷火顺序、喷油量、排气压力都得精准控制,一个气缸出问题,整台机器就“抖成拖拉机”。
更别说材料和工艺了——12个气缸同时燃烧,温度能破1000度,得用航天级的钛合金连杆抗高温;气缸热膨胀会导致零件变形,材料不行,开几年就漏油烧机油。
光是把这些零件做到微米级精度(头发丝的1/10),就跟在米上雕花似的。
造V12还费钱。
研发一台红旗V12的钱,能研发10台常规发动机;造一台的钱,能买5辆红旗H9。
产量也少,一年就几百台,主要用在礼宾车、检阅车这些“精英车”上。
有人问:产量这么少,为啥还要造?
因为它是大国工业的“硬名片”。
能把V12造出来,说明材料、设计、工艺、调试全过关了。
今天能造V12,明天就能造V14、V18;要是战争来了,汽车厂转产坦克,咱也不怕。
就像歼20一样,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这是工业实力的象征。
现在再看以前的“组装货”标签,早该撕了。
从被骂到被服,红旗发动机用实力证明:中国制造,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