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密码”卫生巾被指检出硫脲 健康隐患引关注-东北大学与企业曾签《实习安全协议》
近日,直播网红辛巴自创卫生巾品牌“棉密码”陷入了健康风波。有消费者举报该品牌卫生巾检出致癌物硫脲,多位消费者声称长期使用后出现了甲状腺癌、妇科炎症、月经紊乱等健康问题。消费者集体送检的报告与之前某官方机构送检的报告显示,从2019年9月到2025年1月间,该品牌多个批次的产品中均检出超高含量硫脲,其中一款卫生巾的硫脲含量达到16653。4679μg/g,远超化妆品安全标准最低限量1mg/kg。
硫脲是一种含硫的有机化合物,被列为《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3类致癌物,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上发现,硫脲可诱导甲状腺功能障碍、肝毒性、生殖毒性以及免疫毒性。虽然部分消费者反馈的健康问题受遗传、环境暴露、基础疾病等多重因素影响,很难直接归因于卫生巾的使用,目前也没有硫脲作用于人体的毒性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卫生巾里的硫脲放任不管。因为硫脲有毒性,不能长时间与皮肤直接接触,《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将其列为禁用成分。
然而,化妆品禁用成分在卫生巾领域一直没有明确禁止。卫生巾的旧国标只规定了“原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对于添加物质和剂量没有更明确的规范。直到2024年出台了新国标《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15979-2024),才对添加物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原材料中不得添加被列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禁用成分的物质。
卫生巾的旧标准之所以没有相关规定,可能是因为传统卫生巾生产厂家没想过要添加这类化学物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一些品牌开始创造新概念,如“卫生巾芯片”。这种所谓的“芯片”其实是一种含有添加物的无纺布材料,置于卫生巾表层下,宣称具有某种功能。“芯片”名称本身是噱头,附加的所谓“功能创新”更是营销话术。一些靠微商、直播电商等渠道销售的新创品牌尤其喜欢玩这种“新概念”游戏,最离谱的是2018年被查处的“权健卫生巾”,号称含有负离子芯片,可以治疗男性前列腺炎。
近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参观学习时不幸溺亡,引发广泛关注。事件发生在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学生们在参观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浮选槽上方的格栅板脱落而坠入浮选槽。尽管进行了全力施救,但最终确认6名学生已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初步调查显示,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的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在集中载荷作用下瞬间断裂,导致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格栅板通常用于承载和防护隔离,防止人员或物体直接坠入下方设备或空间。调查还发现,涉事企业2月份虽对格栅板进行过局部更换,但未对全部焊缝进行无损检测;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
东北大学官网曾发布《本科生实习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学校和学院两级负责制,教务处代表学校管理实习教学工作,各学院及相关教师具体实施。学院职责包括考察实习场所、确保实习单位合法合规、制定实习计划、组织保险办理及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实习协议等。一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表示,教学实习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实地实习需注意安全。
关于法律责任,知名律师付建认为,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而企业方面,由于未对安全设备进行有效维护检测,且可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企业相关责任人需承担刑事责任。目前,涉事车间全线停产整顿,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及当日监护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东北大学也启动了校内问责程序,暂停所有赴矿山现场实习,并成立家属善后专班。企业与学校正与遇难学生家属协商赔偿事宜。调查组将继续完成现场勘查、资料封存及人员问询等工作,形成技术鉴定和管理责任报告,并公布最终调查报告及追责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