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岂能沦为喊口号 生命安全不容忽视 ,河南一蛋糕店惊现“炸知了蛋糕” 乡土
7月23日,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发生了一起悲剧。六名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参观浮选工艺时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最终全部溺亡,一名年轻老师受伤。浮选槽内的矿浆由磨碎的矿石、水和化学药剂混合而成,密度高、黏性强,含有重金属离子和腐蚀性药剂,温度可能高达几十摄氏度。人掉进去就像掉进泥石流,动弹不得,会往下沉,而且里面的化学成分对人体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再加上机械伤害和高温的叠加效应,这六名大学生死亡过程可能极为迅速且痛苦。
格栅板作为防护设施,本应是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在这次事故中,七人(六名学生和一名老师)站在格栅板上,导致板子不堪重负崩塌。这引发了对格栅板设计承重是否合理的质疑。
令人震惊的是,此次出事的格栅板不久前刚刚更换过。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曾在今年2月发布文章称,该公司选矿部浮选车间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定期组织开展自检自查和安全培训,并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消除现场安全隐患。但这次事故显然与之前的声明相悖。
事故发生前十来天,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刚召开了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特别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实际操作中的安全管理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这起事故还暴露出高校实习活动的安全管理问题。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都会多次深入矿山和选矿厂实习。受访学生透露,事发选矿厂的浮选车间平时人手较少,实习期间学生和老师人数甚至超过员工。这种参观模式是否考虑过现场的安全承载能力?格栅板的设计是否为多人同时站立做过压力测试?带队老师是否接受过足够的安全培训?这些问题表明,高校与企业之间在实习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脱节。高校在组织实习时是否对企业的安全资质进行了充分评估?企业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和培训?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在河南驻马店泌阳,一家蛋糕店老板寇先生彻底颠覆了“蛋糕”的甜蜜定义。他推出的河南限定“爬叉”蛋糕,直接将15只活灵活现的爬叉(蝉的幼虫)铺满在6寸蛋糕上,堪称蛋糕界的“硬核选手”。
这些爬叉并非批发而来,而是寇先生每晚亲自到乡镇里抓来的。“晚上抓爬叉的人可多了。”寇老板笑着说,“我忙活一晚上也就能抓30来个。”这款80元一个的6寸“爬叉蛋糕”意外走俏,销量也很不错。“爬叉都是油炸的,味道焦香,我超级爱吃。”寇老板补充道。
面对这份极致“乡土风味”,有网友直呼“喜欢蛋糕的跟喜欢爬叉的都沉默了”。当童年夏夜里的“零嘴”爬上了奶油蛋糕,这场传统食材与现代甜点的碰撞不仅挑战着食客的勇气,更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敢来一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