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多区升级预警信号-高铁电话噪声岂能由着性子来 文明乘车需共
截至7月27日17时30分,北京四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六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全市处于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中。平谷区、怀柔区、延庆区和密云区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房山区、朝阳区、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和顺义区则升级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东城区和西城区处于暴雨蓝色预警状态,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海淀区处于暴雨黄色预警状态。
从7月27日6时至16时,全市平均降雨量为8。7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为6。6毫米。城区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朝阳皮村,为61毫米;全市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密云巴各庄,为63。2毫米。最大小时降水强度出现在平谷万家庄,为54。3毫米/小时(27日12时-13时)。
预计7月27日午后至28日上午,北京大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达30毫米以上。其中,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顺义、昌平、门头沟、房山、海淀和石景山等区的部分地区小时雨强可能达到50毫米以上,6小时累计雨量可达70毫米以上,个别点位累计雨量可能达到100毫米以上。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低洼地区可能出现积水,请注意防范。
高铁电话噪声岂能由着性子来 文明乘车需共守底线!近日,有网友分享了自己在高铁上的一次经历。一位乘客从早上八点半上车后就开始不间断地打电话,听取下属汇报并指导工作,直到中午12点才停下来用餐。十分钟后,这位乘客又继续打电话。此事迅速引起广泛关注。
针对这种情况,12306工作人员表示,遇到此类问题可以联系乘务员处理。有网友建议让乘客到车厢连接处打电线客服回应称目前没有相关规定强制要求这样做,建议乘客购票时尽量选择“静音车厢”,以减少噪声影响。
在缺乏硬性规定的情况下,确实很难遏制高铁车厢内的喧哗行为。2021年1月,某高铁列车上曾发生过类似事件:一男子大声打电话开会,无视工作人员提醒,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这表明仅靠高铁工作人员的干预未必有效。
尽管高铁技术先进,但一些乘客的行为并未随之提升。旁若无人地打电话制造噪声,在高铁车厢中很常见。互联网上,关于“高铁上遇到讲话大声的人怎么办”的讨论屡见不鲜,大家对此类现象感到非常不满。
人在高铁上仍应遵守文明秩序。虽然打电话不可避免,但不应影响他人。对于乘客的不文明行为,高铁也负有管理职责。如果大声喧哗者得逞,将伤害其他乘客的感受,降低整个车厢的环境质量。
“无规可循”确实是一个难题,但不能置之不理,应及时解决。有人建议完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将交通工具内部的噪声污染纳入法律监管范围,使造成实质性噪声污染的乘客付出代价。这个建议很有价值,因为看似轻微的噪声污染实际上对人的影响很大。
建议乘客尽量选择“静音车厢”,这是个建设性的提议。然而,当前“静音车厢”数量是否足够仍是个问题,公众希望增加“静音车厢”的愿望值得重视。
最终解决之道是将所有车厢都变成“静音车厢”。否则,总会有乘客在非“静音车厢”遭遇噪声困扰。实现这一目标虽难,但我们需要规则更加严格,所有乘客都能知耻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