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密集调研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产业布局加速推进-经济日报:莫让电影“退票难”成痛
二季度以来,多家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的公司受到机构密集调研。中控技术接受了包括国投证券、中信证券、中银基金在内的390家机构的调研。中控技术透露,2024年将投资入股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并已发布两款全域自研人形机器人整机“领航者1号”和“领航者2号NAVIAI”。未来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将全面接入DeepSeek的多模态模型Janus Pro,以实现自然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并计划在某大型石化企业实验室的高风险作业场景中应用AI驱动的具身智能仿生机器人。
蓝思科技也受到浦银国际、东方财富证券、汇添富基金等208家机构的关注。该公司表示,自2016年起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研发的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已在产线上广泛应用,并逐步扩展至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研发。未来将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深化与产业链伙伴的合作,推动业务与应用场景的协同发展。
富临精工在接受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摩根大通证券等160家机构调研时表示,正积极把握智能机器人发展机会,加快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及零部件布局,尤其是精密机械零部件、机器人电关节、减速器等关键组件。
领益智造则加速布局AI端侧与机器人领域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博时基金、中信资管、广发证券等37家机构对其进行了调研。领益智造称,拥有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人形机器人执行层的核心技术,可提供多种结构件,目前已为人形机器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灵巧手总成、四肢总成、高功率充电和散热解决方案等核心硬件,在联合开发和整机组装方面有成熟经验。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电影票“退票难”成为投诉热点。
在退票问题上,影院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电影票属于“一对一”预约型商品,如果消费者临时退票且电影票难以二次售出,影院将不得不承担损失。此外,电影院排期依赖于电影票售卖情况,即使只有一位消费者购买该场次电影票,电影也会正常放映。因此,消费者临时退票会增加放映成本,导致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退票政策过于宽松还可能为“黄牛”倒票提供便利,影响市场秩序。
从消费者角度看,要求“准予退票”也有其合理性。电影票具有时效性,一旦消费者临时有事而不能退票或更换时间,支付的费用就会浪费。
解决“退票难”问题需要消费者和电影商家协商达成合理的退改规则,明确双方应承担的成本。机票、高铁票、演出票等预约型、时效性强的服务产品可以作为参考。例如,根据退票时间距离放映时间的长短制定阶梯式的扣费比例,或者在合理范围内允许免费更换场次。
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应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尽快出台统一规范的电影票退改签政策标准,明确影院和平台的责任与义务。影院和平台也应转变经营理念,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只有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更加灵活、人性化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