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查获伪劣纸尿裤、卫生巾69.4吨 母婴用品黑产链触目惊心!
警方查获伪劣纸尿裤、卫生巾69.4吨
【警方查获伪劣纸尿裤、卫生巾69.4吨】近日,公安部公布的一起制售伪劣卫生用品系列案引发全民关注。山东省济宁市公安机关侦破的刘某太团伙案中,执法人员查获69.4吨伪劣纸尿裤、卫生巾,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这起案件不仅暴露出母婴用品行业触目惊心的黑产链条,更将消费者健康安全置于巨大风险之中。经查,自2022年3月起,犯罪嫌疑人刘某太等人在无任何生产资质的情况下,注册成立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以“纸制品回收”为名,从山东、河北等地多家正规卫生用品企业低价收购残次品、边角料。这些本应销毁的工业垃圾,经分拣包装后竟摇身变为“品牌正品”。“我们挑出来的‘二等品’能卖到七八千元一吨,是收购价的几十倍。”涉案企业负责人刘某在接受调查时供述。其仓库中堆积如山的原料,既有沾染污渍的残次纸尿裤,也有被水浸泡过的卫生巾半成品。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团伙通过贿赂正规企业员工,使本应切碎处理的1万吨废料未经任何消毒工序便流入市场。在分装车间,工人徒手将散装产品塞入印有“嫚熙”“米菲”“自由点”等知名品牌标识的包装袋。这些假冒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某网店单款卫生巾销量竟达5.7万件。而所谓的“生产厂家”——如沐春风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在国家企业信用系统根本不存在。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向东方指出,劣质卫生用品对女性健康构成多重威胁:感染风险激增:非法翻新的产品吸水性、透气性极差,且携带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临床显示,长期使用者阴道炎发病率提升3.2倍,严重者可致盆腔炎甚至不孕。皮肤过敏高发:为掩盖霉变气味,黑作坊大量使用工业级荧光剂、滑石粉。某批次查获产品中,荧光增白剂含量超标47倍,导致多名婴幼儿出现接触性皮炎。发育隐患潜伏:劣质纸尿裤的pH值普遍超标,婴儿皮肤长期接触可能破坏酸碱平衡,增加成年后过敏体质风险。
在济宁市查获的69.4吨伪劣品中,微生物检测显示78%样本菌落总数超标,最高达国标的1200倍。这些“细菌炸弹”通过电商平台、母婴店等渠道,悄然侵入千万家庭。
面对猖獗的制假售假行为,公安机关创新“三端联动”机制:生产端:通过大数据筛查异常原料采购记录,2025年已锁定无资质生产企业237家。流通端:与电商平台建立“品牌保护联盟”,实时比对物流数据与备案信息,截获可疑包裹12.4万件。消费端:开通全国食药环线索举报平台,群众举报查实率从12%提升至41%。
在此次案件侦破中,正是群众举报提供了关键线索。公安机关顺藤摸瓜,摧毁了涉及原料供应、包装印刷、电商销售的完整犯罪链条,18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落网。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该团伙两年间非法获利超2000万元。然而,这些带血的利润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健康代价。某电商平台商家透露,其销售的“自由点”安睡裤进价仅8元/包,售价却达39元,利润率高达387%。
“制假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这是黑产屡禁不止的核心原因。”市场监管专家分析。对比正规企业,黑作坊省去了原料检测、消毒工序、质量管控等环节,单吨成本降低76%。但这种短视行为正在摧毁行业根基——2025年母婴用品行业消费者投诉量同比激增213%,其中质量安全问题占比达68%。
在这场健康保卫战中,多方力量正在形成合力:技术赋能:某品牌推出区块链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生产批次、质检报告。标准升级:新修订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强制要求企业公示原料来源、消毒工艺。公众教育:多地开展“卫生用品安全课堂”,教授消费者“一看二摸三闻”鉴别法。
“打击伪劣产品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公安部食药侦局负责人强调。数据显示,2025年通过群众举报查处的案件占比达37%,较三年前提升25个百分点。
当69.4吨伪劣卫生用品被装上销毁车,浓烟中升腾的不仅是犯罪分子的贪婪,更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从5岁女童因使用劣质卫生巾感染致死的个案,到如今触目惊心的行业黑产,每一次质量危机都在叩问我们的道德底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需要监管者以雷霆手段筑牢防线,需要企业以匠心精神守护品质,更需要每个消费者用理性选择投出“信任票”。因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片卫生巾、一张纸尿裤,更是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对未来最庄严的承诺。
以上就是【警方查获伪劣纸尿裤、卫生巾69.4吨】相关内容,了解最新热点资讯请关注今日热点资讯__实时热搜榜_热点话题_热点关注_今日热点新闻事件。警方查获伪劣纸尿裤、卫生巾69.4吨 母婴用品黑产链触目惊心! 警方查获伪劣纸尿裤、卫生巾69.4吨 母婴用品黑产链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