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吁停止导弹建设未果反升级,加勒比海危机重现局势,谁将按捺不住?
当美国把射程1600公里的导弹系统搬到日本基地时,中国沿海城市已全面暴露在火力范围内。 2025年8月,美军“堤丰”系统进驻日本岩国基地,而此前在菲律宾的同类装备虽宣称“演习后撤离”,却暗中留下部分设备指向南海。 这种步步紧逼的部署,让人联想到1962年苏联在古巴放置导弹的场景——只不过这次角色互换,美国成了“布局者”,中国成了“被围堵方”。 但历史经验表明,真正的博弈从不是单向的:若中国将同等级武器拉到美国后院,华盛顿会作何反应?
一、美国亚太导弹包围圈:从菲律宾到日本的战略挤压
2024年4月,美国借美菲联合军演将“堤丰”系统运抵菲律宾吕宋岛。 该系统可搭载射程18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覆盖中国东南沿海经济核心区。 按原计划,美军应于同年9月撤装备,但菲律宾军方随后表态希望长期部署,美军顺水推舟留下关键设备。 至2025年9月热点话题,美日启动“坚毅之龙”联合军演,直接将“堤丰”部署至日本岩国基地,其射程半径扩展至朝鲜半岛全境、俄罗斯远东及中国华北、长三角地区。
美军对此投入巨大。 2025财年专项拨款超4亿美元用于该导弹系统建设,美国陆军部长沃慕斯更公开主张让配备“堤丰”的“多域特遣部队”常驻日本。 这一系列动作构成清晰的战略链条:以日本和菲律宾为支点,形成东西双向夹击,削弱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反介入能力。
中美互吁停止导弹建设未果反升级,加勒比海危机重现局势,谁将按捺不住? 中美互吁停止导弹建设未果反升级,加勒比海危机重现局势,谁将按捺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