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基孔肯雅热确诊已超2000例 病例持续增加(坠楼生还男童父亲给救命树系大红花
自7月8日广东佛山监测到一起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以来,病例逐日增加。截至7月20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本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目前,能够传播基孔肯雅热的蚊种为“花蚊子”,广大市民需注意防范,避免蚊虫叮咬。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随着国际交流频繁,病例输入的风险持续存在。
白纹伊蚊体黑而有白纹,俗称“花蚊子”或“黑蚊子”,能够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等蚊传疾病。其白天吸血,高峰时间为早上6-8点和下午5-7点。它主要来源于各种小型且清洁的水体中,如室外堆积废弃的盆、桶、锅、碗,或者室内的插花瓶、水缸、花盆托盘等。
基孔肯雅热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人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宿主。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潜伏期为1至12天,多为3至7天。
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已在 119 个国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2010年以来,我国曾报告来自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多个地区的输入病例,并在广东等地发生本地传播。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9℃)、对称性多关节痛、皮疹等,以轻症为主;在婴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可能会引发重症。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近日,浙江杭州一名3岁男童意外从18楼坠落,所幸正好掉在楼下一棵树上,树枝缓冲了部分下坠力量,孩子左手骨折,部分身体受伤,但无性命之忧。监控拍下了小孩坠落的画面。
事故发生在7月15日下午3时左右。孩子的父亲朱先生表示,当时家中老人看孩子睡着后,想着买点菜很快就回来,为防止孩子乱跑,便反锁房门出去了。没想到老人刚离开不久就出事了。小区的一位阿姨最先发现孩子躺在地上,并拍下视频发到物业群,朱先生这才得知儿子掉下楼了。孩子可能是发现打不开房门,跑到卫生间踩着马桶爬到窗户上,由于窗户没有安装防盗网,不慎掉下去了。
事后,朱先生从物业调取监控确认孩子是从18楼掉下的。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称,孩子坠楼后有物业工作人员帮忙报警并送医。朱先生还提到,孩子掉落过程中被17楼打开的窗户阻拦了一下,导致掉下去的位置发生了偏移,最终落在了一棵树上,避免了直接摔在水泥地上。
医院医生也表示这是个奇迹,孩子除了左手骨折、脊柱拉伤和内脏受损外,其他基本无碍。朱先生特地向楼下那棵救命树献上了一朵大红花以示感谢。目前,孩子正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各项指标都有好转,正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