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殴打顾客的柜姐已社会性死亡,目击者曝更多内幕,难怪嚣张
文南风
编辑娱叔
谁能想到,逛个商场还能体验“全武行”?
7月18日晚,合肥万象城某奢侈品专柜上演了一场离谱的“三打一”围殴戏码。
柜姐不仅当着孩子的面把顾客按在地上狂揍,还顺手关上了门。
而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顾客想要拍几张照片而已。
视频曝光以后全网炸锅,不仅涉事柜姐罗某瞬间“社死”,就连品牌的高端形象也遭受到了暴击。
随着更多人参与爆料,人们才发现,罗某的狂妄或许并非偶然。
奢侈品店的暴力基因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当时穿黄裙子的顾客王女士,只是随手拍了几张店内的商品图片,结果短发柜姐罗某当场就不乐意了。
按理说,只是拍照的话,根本不妨碍罗某上班,她只要看着王女士不要弄坏商品就好了,完全没有必要阻止。
但是她不仅阻止了,还出言不逊,说什么“买不起就别拍”之类的话。
两人最开始只是发生口角,可很快就变成了肢体冲突。
打起来以后,很快就有其他两个穿黑衣服的柜姐出来劝架。
不过从她们的行为来看,这俩人与其说是来劝架,不如说是在拉偏架。
她们只是去拉王女士,一人抓一条手臂限制其自由,而一身轻松的罗某则开始“自由发挥”。
又是抓头发又是扇耳光的,甚至还脱下来一只鞋朝王女士身上招呼。
甚至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之后,她们还拉下店门,在屋子里继续殴打。
在这期间,王女士的女儿只能被挡在门外,一边哭,一边看着三个人殴打自己的母亲。
她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结束以后,帮母亲找来掉落的鞋子。
视频在网上疯传以后,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分享自己在这家店的购物经历。
有消费者吐槽,自己穿得普通一些,就会被柜姐无视,连问个价格都是爱搭不理。
也有人爆料,自己不过是试背了一下包包,柜姐就翻着白眼拿回去擦半天,好像是沾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罗某的狂妄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向来如此。
或许她早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高人一等”的位置。
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柜姐敢对顾客动手?大概是奢侈品牌给她带来的底气。
首先不论是何种奢侈品牌,都有一种不染凡尘的“稀缺性”。
这种“稀缺性”给了柜姐一种错觉,让她们觉得自己并不是普通的销售,而是“高贵殿堂的守门人”。
换句话说,就是她们长期接触的顾客中,不乏大量的高消费人群,这导致她们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产生了错位。
她们每天服务的对象,可能随手一挥就花出大几十万,久而久之,她们就认为自己也是圈子中的人。
这种“伪上流”的心态,让部分柜姐变得势利眼,甚至对于普通顾客充满敌意。
同时,在这样的心态下,还会导致这部分人群中逐渐演化出一种“分级”行为。
曾经有一位资深柜姐在网上爆料,她所面对的顾客分为三种:
“没钱的穷人”“壮阔的分期党”以及“真土豪”。
罗某很可能也是接受了这样的思维模式,认为拍照的王女士属于“没钱”一类,拍照只是为了在朋友圈炫耀,根本没有购买商品的想法,更不配接受自己的服务。
而她在对王女士进行驱逐时,竟然遭到了反抗,这或许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地位被挑战,因此恼羞成怒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上对于奢侈品牌的盲目崇拜。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柜姐们的高高在上,都是那些个勒紧裤腰带也要跪舔品牌的消费者给喂出来的。
不可否认,有部分消费者为了能“配得上”奢侈品,进店前总是会特意换一套更好的衣服。
相比于逛街,他们更像是去进行某种仪式。
顾客们这种朝圣般的态度,更增加了一些柜姐们的优越感,也增加了她们对于顾客的歧视。
那么作为这个“圣地”的一员,罗某自然有资格决定谁配进店,谁不配。
只是,她的报应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傲慢的代价
视频曝光后,罗某的个人信息迅速被网友扒得干干净净。
尽管警方通报称双方已经达成和解,品牌方也没有发布开除罗某的公告,但发生这种事,谁也不会留这样的“公关黑洞”在身边。
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一旦她真的被开除,恐怕整个奢侈品行业,甚至整个销售行业都没人敢聘用,基本上属于“社会性死亡”了。
而且就算现阶段她与王女士达成了和解,但打人的证据确凿,如果王女士反悔要进行上诉,或者要求她赔偿孩子的精神损失费,她也没有办法说不关自己的事。
不过也有人猜测,这会不会是品牌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为的就是利用这场戏对消费者进行划分,让那些真正的土豪产生更强的优越感,从而产生品牌认同感。
虽然说这样会损失掉大部分的路人缘,但奢侈品本身的受众就是小部分人,只要牢牢抓住了那一小撮真正的有钱人,大部分人怎么看其实不重要。
这个说法好像很有道理,但柜姐打的可是一个带孩子的母亲,实在不像是假的。
何况如今警察都牵扯进来了,警方肯定不会跟着品牌方胡闹,要是警方调查后发现是演戏,品牌方可是要付法律责任的。
而且真是演戏的话,品牌方付出的代价未免有点太大了。
事实上,奢侈品的顾客群体,并非只有顶级富豪,更多的是高收入中产。
这类人群对于服务的敏感度偏高,根据网上的留言也能看得出,面对这样的事件,他们更多的是吐槽店家的态度,而非炫耀优越感。
另外吐槽的内容也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对该品牌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购买力上,则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这一条条留言,都是打在品牌形象上的重拳,店员的傲慢,最终也需要品牌来付出代价。
结语
这场闹剧的真正意义,或许在于撕开了奢侈品销售行业的遮羞布。
当奢侈品牌殴打顾客的事件发生以后,消费者终于意识到:
所谓高端,不过是看人下菜碟的势利游戏而已。
该做出改变的不仅是某个柜姐,也是整个行业把顾客分为三六九等的恶习。
否则,再贵的香水,也盖不住暴力与歧视带来的恶臭。
部分参考资料:
香奈儿柜姐与顾客干架,奢侈品“破窗效应”或从此起 ——羊城派
香奈儿柜员和顾客发生肢体冲突,合肥蜀山警方通报——澎湃新闻
合肥万象城一香奈儿柜姐与顾客发生冲突,当众扭打在一起,店方表示不接受采访,目击者称2人均被警方带走——上游新闻